新華網消息 香港"大公報"14日發表施君玉文章,認為從聯大對四國爭常提案的辯論情況看,這項議案已被判了死刑。文章説,四國捆綁在一起爭常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這種要麼共同“爭常”成功,要麼一起失敗的策略,弄得不好,最終的結果將會同歸於盡。
有關日本、德國、印度、巴西組成的“四國聯盟”匆忙提出的安理會擴大決議草案,已於本月十二日在第五十九屆聯合國大會結束討論。這是聯合國有史以來首次辯論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問題。從辯論的結果看,“四國聯盟”的“爭常”前景更加黯淡,四國似已很難扭轉前功盡棄的命運。
美俄對四國方案判“死刑”
對於四國提出的改革方案,除中國表示反對外,美國和俄羅斯在十二日的辯論中均表示反對,而且態度十分堅決,出乎人們的預料。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聯合國改革問題特別顧問塔席克裏在發言時表示,美國不認為“四國聯盟”要求增加六個常任理事國的方案有助於加強聯合國。她呼籲各國反對這一方案,在表決時投以反對票。塔席克裏的發言表明,美國已對四國方案判了“死刑”。俄羅斯代表主張保持安理會的小規模,只增加有影響力的發展中大國,反對增加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
非洲國家是此次安理會改革方案能否獲得通過的關鍵因素之一。代表非洲國家的非洲聯盟擁有五十三個成員國,在聯合國有着舉足輕重的份量。為此,“四國聯盟”對非洲國家展開了強大的公開攻勢,如提出了一百六十億美元的政府開發援助,以換取非洲國家對四國方案的支持。然而,代表非洲聯盟的阿爾及利亞駐聯合國代表巴裏在十二日發言時明確表示,非洲國家將堅定地捍衛自身利益,四國決議案不符合非洲國家的合理要求,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美國不惜得罪日本
在“爭常”問題上,美國出於戰略需要,表示唯獨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這種表態雖然對日本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但並無實際價值。美國對聯合國的改革有着自身的利益,美國雖然需要拉攏日本作為戰略夥伴,但決不會以犧牲自身國家利益為代價。美國不願意放棄在聯合國的主導地位,對美國而言,如果擴大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必然“稀釋”美國在安理會中的地位和話語權。因此,在美國看來,增加效率、提高代表性等等,都可作為聯合國改革的指導原則,但新增常任理事國不能擁有否決權,這是美國始終堅持的立場。而擁有否決權,對“四國聯盟”而言,恰恰是“爭常”的主要目的所在。
四國方案難有好結果
以四國捆綁的方式展開“爭常”努力,對四國而言,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並且包含着巨大的政治風險。以日本為例,對其入常的資格爭議極大,要想單槍匹馬申請“入常”,希望十分渺茫,甚至絲毫沒有希望。在此情況下,日本只有聯合其他幾個條件相對優越的國家,一起提出申請,走“曲線”道路,才有一定希望。但“捆綁爭常”的風險很大,弄得不好,反而遭致“同歸於盡”。四國情況各異,各自的爭常優勢和劣勢各不相同,反對日本“入常”的國家不一定反對德國,而同意日本“入常”的國家也不一定同意德國。這就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局面,要麼四國共同“爭常”成功,要麼四國一起失敗。雖然美國唯獨支持日本入常,但由於“四國聯盟”的存在,美國對日本的單獨支持並無實際意義。從本次辯論情況看,四國方案難以有好結果。
責編: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