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印度前駐華大使任嘉德:“萬隆精神”日升月恒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1日 07:55)

  人民日報消息:萬隆會議曾經極大地增強了亞非國家的相互了解和團結,有力地推動了亞非和世界的民族獨立運動與解放事業。

  任嘉德認為:“這次會議所發揮的作用已經成為歷史,但它的精神卻與時並進。”在他看來,萬隆精神在今天最值得記取並應該發揚光大的就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精神。他説,時代背景變了,萬隆會議召開時兩大陣營對壘的冷戰時期早已結束,但萬隆會議所倡導的那種決策的自主性,求同存異的寬容,特別是如何在多邊組織、區域組織以及聯合國機制下進行合作的精神卻並沒有過時,相反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更加顯現出新的生命力。

  首先,當前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許多挑戰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得以解決,如貧困問題、資源問題、國際恐怖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等。他説,現在合作的形式可能與以前有所不同,但通過合作以求共同發展的內涵沒有改變,合作的形式比以前更多了,合作的精神已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再者,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同樣離不開這種合作精神。當然這種合作不僅包括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也同樣需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實踐證明,對抗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世界是一個整體,發達國家依賴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也依靠發達國家,彼此只有通過合作而非對抗才能使世界長治久安。

  求同存異是萬隆精神的重要內容。50年來的變化畢竟是太大了,當年參會的亞非國家和地區只有29個,現在僅非洲取得獨立的國家就超過50個,亞洲也超過40個,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要取得共識,其難度遠比50年前大得多。任嘉德認為,在處理當前更為複雜化和多元化的國際問題時,必須本着求同存異的原則。他説,我們在尋求合作的同時,必須尊重一個事實,那就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利益。有了這個認識基礎,我們就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對方,而是能夠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找到合作的空間。

  溫家寶總理不久前訪印時會見了任嘉德,並與他親切握手。任嘉德對溫總理訪印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結合印中關係的發展歷史具體闡述了萬隆精神的時代意義。他説,印度和中國有一段時間關係不正常,幸運的是這段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兩國之所以能走出這段歷史陰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雙方重新回到萬隆精神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軌道上來。中國總理此次訪印之所以在許多重要的問題上與印方達成共識,也應該歸功於兩國對萬隆精神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遵從。

  中國和印度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也是促成萬隆會議成功舉辦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更是和平共處、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等精神的實踐者。中國與印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雙方和平共處與共同發展的意義超過地區範圍,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友好與合作具有示範效果,對於全世界和平與發展有着積極而重要的影響。任嘉德對印中持續友好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他的理由是:第一,在地區範圍內,中國和印度都不希望對方出現不穩定。第二,雙方都希望通過經濟增長來實現更廣泛的一體化,促進亞洲地區更大範圍的合作。第三,雙方都希望在世界範圍內以合作代替對抗。他説,作為兩個亞洲最大的文明古國以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彼此致力於和平與發展之間的合作,惠及的將不僅僅是兩國23億人民。

責編:陶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