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時評:"後阿拉法特時代"是否中東和平的機會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2日 09:26)

  專題:阿拉法特病逝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文章: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在經歷了約一個星期的彌留之後,終於在11月11日走到了人生“謝幕”的時刻。對於世界來説,失去的不僅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失去了一位過去50年間知名度最高、爭議性最強的領導人。誰會成為阿拉法特的繼承人?失去了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將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中東和平在“後阿拉法特時代”究竟將如何演變,對這些問題的思索隨着法國貝西爾軍隊醫院中這位75歲老人最後的呼吸而變得格外凝重。

  阿拉法特:英雄的一生、傳奇的一生、爭議的一生?

  阿拉法特從1964年開始組建“法塔赫”開始他一生的奮鬥事業起,他的名字就始終同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民族自決和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艱辛奮鬥歷程聯絡在了一起。50多年來,無論是作為戰士的阿拉法特,作為巴勒斯坦最大政治與軍事組織“法塔赫”主席的阿拉法特,還是作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首腦的阿拉法特,他的名字和他的行動都註定存在着“黑”與“白”、“愛”與“恨”這兩種截然對立的情感的交集。

  對於巴勒斯坦人民以及阿拉伯世界來説,阿拉法特不僅是他們的領袖,也是他們的驕傲。在他病危期間,巴勒斯坦人為他舉行的各種祈禱活動,表明了他的人民對他的摯愛。過去的50年,他成為了巴勒斯坦人民曆盡磨難、不屈不撓地爭取民族權利的旗幟,是巴勒斯坦民族在以色列重壓之下決不妥協與屈服的象徵。而對於以色列人民來説,阿拉法特則是他們心目中的“魔鬼”般的人物。正如以色列前總理拉賓1993年9月在與阿拉法特簽訂和平協議後所説的,“我們曾經和你們巴勒斯坦人浴血奮戰過,我們已經流了足夠的血和淚,足夠了”。

  在國際社會的眼中,阿拉法特同樣是一位極富爭議性的人物。他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同時也是一位有智慧的政治領袖。阿拉法特在過去的50年中向世界生動地展示了他所兼具的這兩種品格。1974年11月,阿拉法特首次踏上聯合國大會的講壇,發表了讓國際社會究竟是選擇“橄欖枝還是選擇自由戰士的槍”的演講,讓世界從此對這位戰士印象深刻。1993年以巴簽署和平協議時,兩位夙敵的領導人第一次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握手。歷史見證了拉賓和阿拉法特“鑄劍為犁”的決心。為此,1994年,拉賓和阿拉法特分享了那一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世界授予了這位巴勒斯坦不屈戰士以崇高的榮譽。但巴民族權力機構高級官員存在的腐敗現象也為這位偉人蒙上了陰影。現在,有關他身後遺産數量及歸屬問題恐怕在相當長時間內會繼續騷擾他本該安息的靈魂。

  在不少西方國家眼裏,阿拉法特是一位“恐怖分子”。美國媒體稱他是世界唯一一位贏得國際尊重的“恐怖分子”,是一生以“恐怖行動”為職業的政治領袖。他的傳奇一生,為巴勒斯坦民族贏得了尊重和尊嚴,但也製造了眾多暴力和流血事件。他那戴在頭上、在公眾場合永遠都不摘下來的方格頭巾,是巴勒斯坦這一苦難民族永遠不停止抗爭的標誌,對以色列人來説,卻是暴戾與殺氣的象徵。

  然而,不管是對他恨之入骨的敵人,還是對他愛之深切的人民,11月11日,一切有關對阿拉法特的爭議都應該結束了。歷史應該銘記的阿拉法特,是畢生致力於爭取恢復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權利正義事業的戰士與領袖,是享有國際聲望的政治領導人。對中國人民來説,阿拉法特更是中巴關係的奠基人和積極推動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朋友。我們為失去這麼一位偉大的朋友而感到悲哀。

  中東和平進程進入“後阿拉法特時代”

  阿拉法特的傳奇一生,是中東和平的艱難寫照。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還沒有那一個地區性衝突像以巴關係那樣如此血腥、如此難以解決。阿拉法特走了,留下了他身後300萬巴勒斯坦人民,也留下了他未竟的事業——中東和平進程,更留下了世界在反恐問題上一直存在的困惑:爭取民族自由而採取的抗爭行動,哪怕是暴力行動,是否應該被視為恐怖主義?是否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共同反對?對阿拉法特評價的爭議顯示了國際社會在反恐問題上迄今還難以消除的歧異。

  然而,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還是“後阿拉法特時代”的中東和平進程。從目前來看,阿拉法特的去世將有助於推動這一進程的恢復和發展。

  首先,以色列沙龍政府在過去2年中一直將阿拉法特視為“不可信任”的對手,拒絕與巴民族權利機構進行談判。以色列還採取了包圍阿拉法特在拉馬拉官邸的方法,希望趕走阿拉法特。現在阿拉法特走了,沙龍政府拒絕對巴民族權力機構恢復談判的最大理由消失了。沙龍政府應該及時採取措施,停止對巴激進組織的定點攻擊,轉而重新啟動和談進程。從目前來看,沙龍政府確實針對阿拉法特的病危而採取了一些靈活措施。例如,在11月10日,以色列內閣同意將阿拉法特歸葬加沙地帶的拉馬拉市。這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姿態。

  其次,在阿拉法特繼任人的選擇上,溫和與改革派的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最有可能性。阿巴斯是美國和以色列都比較接受的人物,也是2003年6月阿喀巴美、以、巴三方會談的巴方代表。後來由於在權力機構改組等問題上阿巴斯與阿拉法特等人意見相左,而在2003年9月辭職下臺。阿巴斯的去職被視為是對“中東和平路線圖”的沉重打擊,也是2003年10月之後以巴衝突進入新的暴力高潮的誘因之一。11月11日,阿巴斯已經接替阿拉法特成為巴解組織主席,他是否能接替阿拉法特逝世後留下的最重要的位置——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還無法斷定,但相比起現任總理庫賴等人來説,阿巴斯無論在權力基礎還是在國際認可度來説,都具有顯著的優勢。

  第三,阿拉法特的去世與美國總統布什的競選連任幾乎接踵而至,這對因為“中東和平路線圖”停滯不前而備受打擊的布什政府來説無疑是重振其中東外交的重要機遇。美國之所以在2003年10月之後從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相對來説較為平衡以巴的政策,轉向縱容和默許沙龍政府的、大打出手的強硬政策,一是因為大選年將至,布什總統需要拉攏和爭取美國猶太選民的支持,二是因為以色列向美國出示了阿拉法特不願意“真心”反恐的證據,讓美國同樣對阿拉法特失望。

  現在美國大選結束了,布什總統如願以償地競選連任。選舉的國內政治因素對其中東政策的決定性制約因素暫時大大下降。這就使得布什政府有可能追求一項更有靈活度的中東和平政策。現在,阿拉法特的過世,顯然為白宮新的中東和平外交注入了新的動力。從戰略上來説,無論是加強反恐,還是出於爭取伊拉克重建的順利進行,以及今後推行任何中東民主改造計劃的目的,美國都無法繞開重啟中東和平進程這個關鍵性的關節。

  “後阿拉法特時代”的變數

  我們並不能因而對“後阿拉法特時代”的中東和平充滿樂觀情緒。阿拉法特的去世,將帶來巴民族權力機構新的改組和巴境內各種政治勢力之間新的分化組合。這一進程是否能保證朝着理性與溫和的方向發展,目前依然還是一個變數。巴境內的各種極端主義組織,例如哈馬斯等,是否願意在“後阿拉法特時代”與溫和的權力機構合作,還是繼續推行暴力的反以行動以及想要挑戰“法塔赫”,現在沒有答案。至少,繼續主張以暴力方式爭取滿足巴的建國條件,甚至堅持極端主義要求驅逐以色列的思想和組織,在巴勒斯坦內部還有市場。

  從巴勒斯坦人民的角度,民意調查表明,他們最歡迎的新領導人是推行強硬主張的巴格侯迪。他目前正在以色列的監獄中服刑。巴格侯迪是巴內部第一位公開批評阿拉法特政府腐敗的官員,在民眾中聲望很高,而且只有40歲。比起66歲的庫賴和69歲的阿巴斯來説,他有更大的年齡優勢。誰將能代表巴勒斯坦政治力量的未來,目前還很難説。另外,巴勒斯坦是否會因為悼念阿拉法特而採取更多襲擊以色列的行動,也非常值得世人關注。

  以色列沙龍政府是否能真正將阿拉法特的過世視為開始中東和平的機會,目前也難以預料。10月26日,以色列議會剛剛通過了單方面從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撤除猶太人定居點的計劃。這項計劃遭到了巴勒斯坦的反對,沙龍政府是否會因為阿拉法特的去世而擱置或者修改這項計劃,將成為以色列是否積極回應的重要指標。對以色列來説,目前最重要的是有信心期待和鼓勵,在阿拉法特的身後會在巴勒斯坦出現他們所想要的“和平的夥伴”。

  然而,中東和平問題上“後阿拉法特時代”畢竟來臨了。重建中東和平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願,也是巴勒斯坦人民追悼阿拉法特這位偉人的最佳方式。讓我們都記住他1974年聯大演講時對世人的警示:“別讓橄欖枝從我們手中滑落。”現在,和平的“橄欖枝”既不應該從以色列手中、也不應該從巴勒斯坦人手中滑落。(中國日報網站特約評論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朱鋒)

責編:張娜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