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阿拉法特生平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1日 17:51)
專題:阿拉法特病逝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1929年8月4日生於耶路撒冷,屬遜尼派穆斯林。
1948年,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戰後,舉家移居加沙。
1950年,進入開羅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
1952年,當選為埃及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在開羅大學畢業後,進入埃及軍事學院學習。
1956年,在埃及參加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師。
1959年10月10日,阿拉法特與其他7人在科威特正式創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並秘密籌建其軍事組織“暴風”突擊隊。
1964年5月,作為法塔赫的代表,參加了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會議,促成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成立。
1965年1月1日,率“暴風”突擊隊開始了第一次軍事行動,在加利利山區打響了武裝反對以色列佔領的第一槍。
1967年,參加第三次中東戰爭,指揮約旦、巴勒斯坦武裝對以作戰。
1968年4月15日,作為法塔赫領導人第一次公開了自己的真實姓名-亞西爾 阿拉法特。此前為安全起見,他一直用化名阿布 阿馬爾。
1968年6月,當選為法塔赫中央委員會主席。
1969年2月起,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
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指揮。
1974年10月,在拉巴特舉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上,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組織被確認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同年11月,阿拉法特以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會議,並留下了“我帶着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落下”的名言。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位於貝魯特的巴解總部遭到以軍的大規模進攻,阿拉法特被迫遠走北非,巴解總部也遷到突尼斯。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在阿爾及利亞發表《獨立宣言》,宣佈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1989年4月2日,巴解中央委員會一致選舉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國總統。
1990年,阿拉法特正式宣佈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主張通過和談解決巴以爭端。
1991年秋,年已62歲的阿拉法特與年僅28歲的蘇哈小姐秘密結婚。目前,膝下有一個9歲的女兒。
1993年9月,代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在華盛頓正式簽署巴勒斯坦自治《原則宣言》,並與拉賓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
1993年9月1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博瓦尼和平獎”。
1994年7月1日,阿拉法特結束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巴勒斯坦,定居加沙。5日,就任巴勒斯坦加沙-傑裏科自治領導機構主席。
1994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和外長佩雷斯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9月28日,與拉賓在美國白宮會晤,巴以雙方正式簽署了關於擴大巴勒斯坦自治範圍的協議。
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舉行歷史上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自治政府)主席。
1998年1月,阿拉法特寫信給美國總統克林頓,表示巴將取消巴憲章中的反以條款。同年12月,巴全國委員會以81票支持、7票反對、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支持阿拉法特的決定。
1998年10月15日,與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美國白宮再度會晤,正式簽署有關巴以和平的《懷伊協議》。
1999年9月5日,與以總理巴拉克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簽署了《沙姆沙伊赫備忘錄》。 2000年7月11日,在美國馬裏蘭州的戴維營與美以領導人舉行三方會晤,但會談沒能達成任何協議。
2000年9月,巴以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後,以色列在不斷加緊對巴自治區實施大規模軍事打擊的同時,也把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阿拉法特。
2001年12月3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巴控城市拉姆安拉,並將阿拉法特“圍困”在官邸中。從此,阿拉法特失去了行動自由。
2003年3月,阿拉法特領導的巴民族權力機構完成了自治政府的改革,設立總理職位。
2004年10月27日,阿拉法特健康狀況出現惡化,於29日取道約旦前往巴黎就醫。11月11日,在巴黎逝世。(記者 王龍琴)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