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後的伊拉克:未看見天堂卻陷入地獄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9日 10:54)
專題:關注戰後伊拉克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專題:全球反恐 任重道遠
解放日報消息:美國人推翻了伊拉克的政權,薩達姆的塑像被一座座推倒,畫像被一幅幅塗抹;美國等國家的軍隊依次進駐,“巨頭”們正籌劃重建的工作,分享這塊巨大的經濟蛋糕。然而,對於伊拉克的老百姓來説,他們關心的也許並不是政權的“接力賽”,因為這種更迭並不能保障他們的生活,保證他們的安全,保住他們的飯碗。一年過去了,戰爭的硝煙散去,但是,百姓所感受到的伊拉克是否依舊是陰影重重呢?
戰爭不僅導致了大批難民的流離失所,而且破壞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如電力、通信工程。如今,戰爭結束已經200多天了,這些基礎設施依舊處於癱瘓的狀態。一天24小時中只有兩個小時的公家電(市政電網),其他的時間只能靠着自備發電機供電。
電力的緊缺使巴格達的大多數工廠都處於停工的狀態。首都尚且如此,其他的地方就可見一斑了。癱瘓的不單是工廠、政府機關、國營公司,學校都處於“停産”的尷尬境地。
儘管失業率有所下降,但是,就業的狀況依舊不太樂觀。“工作不好找啊”,一個出租車司機這麼説。海灣戰爭使他失業,農藝師當不成了便轉行開出租車,游蕩在約旦的邊境。並且,他的收入並不可觀,每月只有100多美元的進賬。這樣的收入水平只是90年代的1/5左右。
通信系統更是沒有任何起色,去年的美國導彈把巴格達的電信系統炸得稀爛,元氣大傷。在巴格達的記者要靠着美國配發的小手機,才能進行通訊。而重新開張的郵局也形同虛設,大門開着,就是沒有多少顧客。市民如果要打長途電話只能在大街上高價租用衛星電話。
爆炸是伊拉克戰爭最嚴重的“後遺症”。從戰爭結束到現在,爆炸襲擊就沒有停止過,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原本只是針對美軍或是聯軍的零星襲擊,現在已經發展到摧殘數以百計民眾的恐怖活動。
人們口裏呼喊着和平,但是,等來的卻是一場場的血腥。無奈之下,他們只能詛咒這場戰爭,“都是戰爭造的孽”成了老百姓的口頭禪。學校裏早就沒有了孩子,孩子們被迫減少在戶外的活動,只能在自家的院子,睜着兩隻無辜的眼睛向外張望。
阿拉伯國家都處在非常保守、傳統的社會當中,女性的地位十分的卑微,她們全身上下都包裹得非常嚴實,只留下一雙眼睛露在外面。至於色情,裸女影照這樣的東西,在這些國家根本就沒有立足之地。然而,在伊拉克,這一切都改變了。
薩達姆時代的所有禁令都在一夜之間被推翻。大街上到處張貼着裸體女郎的照片,電影院裏人滿為患,數百名伊拉克男子在電影院裏,一邊吸煙,一邊靜靜觀賞着電影畫面裏的色情鏡頭。這些電影,在薩達姆時代,最多只能在地下渠道流通。而如今,缺少了薩達姆時代的電影審查制度,沒有了控制和截流,這些色情電影就堂而皇之地放在臺面上,公開放映。電影院變得如此“自由”。
現在,伊拉克有了一個新的稱號——悲慘世界。這是在不久前一份城市生活質量調查報告中給出的結論。戰爭是遠離了,但是,地獄卻是接近了,而不是天堂。明天,誰將托起這個國家,兌現一個和平富強的承諾?(高丹)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