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用生命兌現諾言的村支書李鴻海 > 正文

材料之一:執政為民的好支書李鴻海

央視國際 (2006年02月08日 15:49)

  我是中共翼城縣委一名幹部,新聞戰線的一名記者,在多年的宣傳工作中,有幸結識了一位黨的農村幹部。他樸樸實實、勤勤懇懇,一生都在為黨的事業日夜奔忙,一生都在為興村富民辛勤操勞,一生都在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直到身患癌症,生命垂危,仍視死如歸,浩氣凜然,奮鬥在生命的倒計時裏,實踐着自己對村民的承諾,被翼城人民親切地譽為焦裕祿式的好幹部、執政為民的好支書:他就是翼城縣兩坂村黨支部書記李鴻海同志。最近,省、市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他的一些事跡,大家已經看過了,今天,我就把這位令人敬佩的好幹部介紹給大家。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

  在兩坂村,無論農家小院,村頭巷尾,還是田間地頭,説起鴻海,村民們總象葡萄園裏的葡萄一樣,給你嘟嚕出一串一串。老百姓的話實實在在,老百姓的話生動形象,老百姓的話語重心長。就讓我們用兩坂村老百姓對李鴻海同志的評價,來結識這位黨的基層幹部吧!

  

堅 實 的 足 跡

  兩坂村的老百姓説:“鴻海姓黨,村就是他的家。幾十年來,為了兩坂他可是操碎了心!”讓兩坂人民走上富路,是李鴻海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兩坂,是翼城縣城東隆化垣上一個小山莊,全村315戶,1130口人,1850畝土地,分佈在五平方公里的12條溝、13道樑上,那真是溝壑縱橫,土地脊薄,十年九旱,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村裏曾流傳過這樣幾句順口溜:耕地山梁挂,吃水山溝爬,行路山涯驚,有女山外嫁。這裡是翼城的一個文化名村,歷史上曾出過不少文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是翼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七勇士浴血奮戰、英勇就義的事跡流芳千古,激勵着全縣人民。1950年李鴻海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裏,從小吃盡了苦頭的他,目睹了父輩們生活的艱辛,沐浴着兩坂村古老文明的雨露,繼承了革命先烈的遺志,立志要讓兩坂村變個樣,讓兩坂老百姓富起來。他16歲初中畢業,23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村保管員、生産隊長,一直到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一幹就是30多年。70年代,他擔任生産隊長期間,其它隊每個工分8分—4毛錢,他領的隊分到1塊,名列全縣、全市榜首;80年代,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捐款300元,多方籌資18萬元,建起全縣、全市村級第一座教學大樓;他東湊西借16萬元,組建起5輛卡車、3輛拖拉機的運輸隊,這個車隊如今已擁有汽車11輛,三、四輪100輛,年收入100萬元。他籌資60萬元開辦了兩坂煤礦。帶領村民開拓盤山路。為了豐富

  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還建起了全縣第一個電視村,建起了兩坂村舞臺……。從辛辛苦苦幹一年,到頭還是個欠款戶,到1992年,全村年人均收入突破了2000元,比十年前增長了十倍,兩坂村成為全縣聞名的小康村,鴻海也被縣委命名為“功勳黨支部書記”。在帶領群眾掙脫貧困枷鎖的征途上,他灑下了一路路艱辛的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生 命 的 讚 歌

  兩坂的老百姓説:“李鴻海是個鐵打的。要麼不説,説到就得做到。一個敢和死神賽跑的人,還有啥事能難得倒他!”

  俗話説,人民寫歷史,時勢造英雄。近幾年,全縣轟轟烈烈的調産,拉開了序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推出了全縣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思路:“大棚進川、林果上山”。這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年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全縣調産的強勁勢頭下作為兩坂村的&&人鴻海,看著還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沒活幹,沒錢掙,他思謀着,要致富光靠種糧食不行,農業産業結構不調整不行。種就要種值錢的,養就要養利大的。肩負着調産的重任,嚮往着美好的未來,鴻海坐不住了,撩起雙腿風風火火往外跑,近到本縣種植、養殖專業大戶、鄰近縣、市,遠到西安、山東、河南、內蒙,肉狗、梅花鹿、大棗……他引回來的項目越來越多。

  長年操心勞累,東奔西忙,加上飲食很不規律,他時常覺的胃疼。一直認為是上了火的胃,真的“火”了,吞咽困難,一吃就吐。看著體重230來斤1.82米的大身板越來越消瘦,妻子一次次勸他:“去檢查檢查吧。”孩子們急了:“村裏的事那麼多,能幹完麼?離了你,地球就不轉了?我們陪你去,有病治,無病防嗎?”他總是説:“這兩天忙,以後再説吧。”胃疼、反食幾個月了,他意識到這很可能是死神在向他伸手。

  1999年11月6日,擔任了17年村黨支部書記的鴻海在第五屆村委班子換屆選舉中,又以最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只見他消瘦的臉上容光煥發,明亮的眼睛透出堅毅和執着,一口氣向村民許下6個諾言:不向群眾集資,建起古北線兩坂大橋;不給村民攤派,修好1公里油路;發展酸棗接大棗50萬株,建設全縣紅棗第一村;改造興建6處高灌;再蓋一棟教學樓;興建農貿市場,開辦每旬1、4、7集市。不知他大病纏身的村民群情激奮,陣陣喝彩。有誰知道,這是血與淚的交融,這是鴻海向死神的挑戰呀!

  信為人本,一諾千金。兩坂村的村民們都知道鴻海的稟性,有人説他是鐵,有人説他是鋼,只要認準的事,他拉弓就沒有回頭箭!

  6個承諾,少説也得百萬,錢在哪兒呢?病情一天天加重的鴻海如坐針氈,心急如焚。

  為了籌集資金,他東奔西走,上至省裏,下至縣上,到處“磕頭”,四處求援。很快,通村的大橋奠基動工了。

  古北線兩坂橋,興修公路……是古縣到晉禹公路翼城北捍段的要塞,是翼城澆底鄉通往縣城的出口。橋面窄,坡度大,常年失修,危在旦夕,幾次事故車毀人傷亡。孫家腰村一對新婚婦夫,摔在橋下,一死一傷,喜事成了喪事,老百姓過橋心驚。有關部門曾經做過預算,總投資需80萬元,因資金等原因擱住了。一個小山村要建這麼大的工程,談何容易。有些村民嘀咕開了:“兩坂橋是省道,礙咱啥事?”“後頭還有個澆底鄉呢,咱逞啥能?”“修橋修橋,總要讓鴻海把村裏修窮了,修垮了。”晚上竟有人把砌起的半截橋墩給推倒了。辦點好事咱就這麼難呀?鴻海這個堅強的漢子偷偷摸眼淚了。氣歸氣,靜下心一想:“還是咱工作不到位。”他邊組織村民重打鑼鼓另開張,邊東家進、西家出,個別談心掏心窩:“村裏這麼多車,出了事都不好。”村民會上他推心置腹:“你小子翅膀硬了,推開墻了,你想過沒有,你推倒的是半截橋墩嗎?你傷的是咱全村人的心呀!你丟的是咱兩坂人的臉呀!你斷的是你自個的發財路啊……。”“錢一分都不讓大夥出,我擔着。”思想問題解決了,村民們主動到工地上搬石頭、拉土方、義務投工。

  他呀心拴在建橋工地上,今天水泥斷頓了,明天石頭不夠了,質量行不行……。村民們看著他明顯地瘦了。2000年2月初的一天,西北風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他突然覺得胃痛難忍,一頭栽倒在建橋工地冰冷的河水中。妻子看他像落湯雞一樣被村民們送回來,凍的直哆嗦,心疼的滿眼是淚。趕快給他擦洗,換衣服,還熬了一碗薑湯,喝完他又要去工地,妻子再也忍不住,哭開了,邊哭邊數叨:“村裏的事啥時候是個頭啊,村裏誰家也能離開你,我和娃們不能沒你呀!你要萬一有個好歹,我們娘們怎麼活呀!我求你了,你能去醫院看看麼!”

  看著妻子淚人一樣,他心軟了,説:“咱明天去”。就這樣明日復明日,一拖就是小半年。

  7月18日,驕陽似火,他再也支持不住了,村民們把他送進了醫院。

  一檢查,晚期賁門癌。這個消息像晴天霹靂,村民們驚呆了!在兩坂人心裏好像天要坍塌了。

  住院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鴻海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賁門全切,胃切除3/4,食道切除15厘米,肝切除一葉。躺在病床上,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像演電影一樣,展現在腦海裏,他想的很多:為村民辦6件事,這是入黨當幹部幾十年來,頭一回給村民許下的諾言,一件還沒兌現,就先躺在這兒了,是共産黨員還是個吹話鬼?不!不能倒下!共産黨員要留政績,不能留罵名。想清楚了,他積極配合治療,第三天,他奇蹟般下床了。才有一點精神,他一會説棗,一會是高灌,一會是大橋快沒料了,早點出院,省幾個錢買水泥吧。妻子又急又氣,看著多少年來,不顧家,不管家,現在已經是黃泉路上邁出半條腿的人了,放不下的還是村裏的事。多年的委屈,像一下子都要崩發了,妻子捂着嘴哭着走出病房,説她當時真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他兒子學過醫,知道傷口萬一化膿,癒合不好,病灶轉移,將失去含辛茹苦扶養他成人的父親,淚往肚裏咽,強笑着説:“爸,村裏事叔叔他們關照的好着哩,再有一個星期就拆線了,拆了線咱馬上就回。”醫生不批,兒子不肯,妻子哭、勸。沒有動搖他離開這個人世前,給村民兌現承諾的決心。7月24日,手術後的第6天,才6天呀,他出院了。車到橋頭,他站在工地上,心才覺得踏實了。

  66歲的老人李成望,關切地把他拉在身邊,掀起衣服,看著他前胸多半圈沒拆線的傷口,心疼地哭了,邊哭邊數説他:“鴻海啊,刀口線還沒拆,你就出院了,你不要命啦。”他説:“咱娃是醫生,在家裏也能拆,我急着回來,是要把手上村裏的事辦完呀!。”

  進村,他沒有回家,急着去了解酸棗接大棗的情況。看著鐵塔似的鴻海只剩百十來斤,得癌症,還牽掛着村裏事,村民們都心疼的悄悄落淚了。東家送來幾個雞蛋,西家送來一碗紅棗。村民越關愛他,給村民兌現承諾的決心越強烈。

  他照了一張放大的遺像,激勵自己和生命爭時間、搶速度。他把遺像擺在桌子上,衝着遺像説:“你提醒我吧,生命進入倒計時了。”一個共産黨員的黨性、良心,催促着他做最後的衝刺。村民調産再動員大會上,他暢開心扉,真誠地説:“我得的是賁門癌,我的時間不多了,活一天就要幹一天,給鄉親們承諾的六件事一定辦完,辦不完,我死不瞑目!”這是一個農民的心聲。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誓言。一言九鼎,8月3日,手術後的第15天,他帶領80多名村民外出參觀,踏上和生命賽跑的征程。

  

生命在這裡延伸

  兩坂的老百姓説:“鴻海不懂人情。看似無情卻有情,他心裏裝的始終是兩坂人。”他的生命在奉獻中延伸。

  在生命的倒計時裏衝刺,別有一番緊迫感。托着病體,每頓只能喝稀糊糊的他,還象往常一樣,吃一頓,忘一頓,廢寢忘食,沒有作息時間表,所有這些讓常人不可思議。大橋工地資金告急!教學樓原料短缺!大棚上山、紅棗蓋堰、葡萄滿園、鹿滿庭院,建高灌、興市場……這一項項陸續鋪開,苗木、資金、技術、調地、群眾各種各樣的思想工作都告急!為此,他晝夜奔波。

  2001年春寒,但“調産熱”卻熱透了兩坂。3月19日,他帶着村幹部和紅棗協會的人外出參觀。歸來,已是伸手不見五指。他作夢也沒想到,在這萬物復蘇,孕育生命的春天,帶給他的卻是撕心裂肺的打擊,早上還好端端的小兒子,出外打工出了車禍。等他趕到醫院,小兒子已經閉上了眼睛。妻子、孩子們的哭聲,淒涼、悲慘,他癱在門前的石墩上。三歲的孫女跑出來,偎在懷裏哭着、喊着:“爺爺,爸爸不起來,快叫他呀!”老年喪子之悲,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老少相擁,悲痛欲絕。

  看著病魔纏身的鴻海,看著他懷裏摟着的三歲孫女,鄉親們的心也碎了!“老天爺呀!你怎麼讓好人遭這麼大的磨難呀!”有人説:“這下鴻海可真要倒下了。”

  兒子墳前,鴻海泣不成聲:兒啊!爸爸對不起你,打小顧不上管你,你讓給你找工作,爸爸沒有滿足你。兒啊,你等着,爸爸給村民承諾的事辦完,就去好好陪你啊!

  這是一個父親的懺悔嗎?不!這是一個共産黨員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閃光!未盡的事業,支撐着他繼續揚起生活的風帆。

  辦完兒子喪事,第二天晚上,夜空深沉,遼遠,他踏着夜色向村委會走去,村委會正召開調整産業結構會議。門一開,幾乎異口同聲:“唉呀!你咋來了。”他扭曲着笑容説:“我咋不能來?”

  看著兩個眼睛深深陷下去的鴻海,在場的人都落淚了,大家關心的問開啦:“你身體行嗎?”“你吃飯了嗎?”“你吃藥了嗎?”“明天不要去參觀了,你歇歇,咱過幾天再去吧……。”

  這是魚與水的交融,這是心與心的連接。

  面對大家的關心,鴻海堅定地説:“就按咱原來定的,明天去吧。”散會後,原紅棗協會會長李博鴻私下和他説:“孩子剛出事,你的心裏咋能撇開他呀!”鴻海含着眼淚説:“孩子連心呀,”他動了一下又説:“人死不能復生,我不能撇下千數口人的事,光想孩子啊!”

  時光變得越來越吝嗇,鴻海時時提醒自己抓緊、抓緊、再抓緊。

  多少天來,他帶領村民早輾晨露,夜伴星斗,去華西、到大寨,進省城、去臨汾,更新觀念,吸取真經,找資金,求援助……。

  去年新犁破土,百草生芽的季節,為了找資金,辦理有關手續,鴻海5天連去三次太原,晚上坐車,白天辦事。第三次去太原的那天拂曉,火車呼嘯着進了太原站,他卻睡的那樣香甜。他太累了。乘務員將他叫醒,妻子才給他縫製的新布鞋被人穿走了,留下了雙不合腳的爛鞋,出站臺差點摔一跤。就這雙爛鞋,他竟從太原穿回來。有人問他:“咋不在太原買一雙。”他笑笑説:“沒顧上。”多輕鬆的一句話呀,它包含着鴻海為了村富民強,經受得多少奔波與勞累、艱苦與辛酸。別人有病,往家走,他只要胃疼、難受,就往外跑,他説:“一忙就忘了。他喝點糊糊、湯麵還常被噎住。他睡眠質量很差,只能靠着瞇登,一平躺,喝的那點糊糊就流出來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成天過溝爬坡,忙碌在調産第一線,不是在棗園傳授管理技術,就是在葡萄園裏指導病蟲防治。今年120畝紅提葡萄大面積發生病蟲害,他真的要急瘋了,費了許多周折,從曲沃把葡萄專家於鳳蘭請到兩坂,陪着一家一戶的過,直到蟲害消滅。興建6處高灌的那些日子裏,他整天忙碌在工地上,連保命的糊糊有時候也顧不上按時喝了,急的村民們都催促他趕快回家吃飯去。同志們、朋友們,這就是中國的農民,黨的優秀基層幹部,就是他們支撐起中國的脊梁。

  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是公眾的財産,他就是群眾的領袖。黨員、幹部跟上來了,村民緊追不捨地也跟上來了。

  ——近幾年,為村民補貼21500元,發展酸棗接大棗60萬株,年增加農民收入12萬元。

  ——2001年4月份,村集貿市場投入運行,結束了村民外出趕集的歷史。

  ——2001年上半年全村6處高灌竣工,擴大水澆地500畝。

  ——2002年金秋,2個月投資15萬元興建的第二棟教學樓主體工程落成。

  ——2002年十六大召開前夕,投資56萬元,長100米,高14米,寬30米的兩坂大橋,在縣委書記張北管、縣長武保安等領導的支持下,建成通車,向十六大獻了份厚禮。兩坂人笑的合不攏嘴。途經大橋的澆底人,知道李書記患大病後為百姓辦的這件好事,個個伸出大拇指:李書記,行!

  ——3公里沙石路和3公里油路從腳下向前延伸,比原計劃多修了5倍……。

  鴻海以堅強的毅力拼搏在生命的倒計時裏,超額兌現了向村民的承諾,給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合 力 的 源 泉

  兩坂村的老百姓説:“鴻海最會用人,為了兩坂村的發展,他調動起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鴻海去醫院復查病情,他問的最多的是:“我還有多少日子?”他盤算着,最大限度地釋放着他生命的能量。要把‘窮’趕跑,把‘富’引來,鴻海深知:眾人是‘聖人’。他任黨支部書記,又當選為村長,曾一段時間,一些班子成員覺得氣不順。有的給他臉色看,有的使小性子,鴻海有他的主張:“當領導幹部不能報復,越報復,大夥越厭惡,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人和大自然還要和睦相處了,不要説人與人啦。”每逢重大節日,或有閒空,總要登門一一拜訪;每逢外出參觀,總要邀請大家一起去;每逢重大決策,總要先通氣。工作上壓擔子、給任務。副書記李社曾任過4年村委會主任,因一次鎮上工作檢查受了批評,撂了挑子。李鴻海真誠地説:“你幹過村委主任,比我有經驗,支部日常工作你負責。”生活上體貼關心,家庭致富,鼎力支持。棗芽、棗苗回來了,趕快送去,技術員請來了,領着去他家指導。時常坐在一起談心,越談心越近,越談心裏越亮堂。班子成員説: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鴻海對咱以誠相待,咱要不鉚勁,有啥臉見人。

  鴻海的誠心,換來了老幹部的真心,一個個都貼到了兩坂村的調産上。退休校長李博鴻有知識、有素質、有能力、德高望重,他讓老人挑起了紅棗協會的擔子。老人&&嫁接紅棗600株,專供村民品嘗,組織老幹部編印《紅棗高産管理》小冊子發給棗民。老人去世,李鴻海拖着病重的身子,主持召開隆重的追悼會。緬懷功臣,追憶功績。為了宏揚正氣,他不讓村民抬棺材,組織全體黨員高抬着老人的棺槨繞村一週,一直送到地裏。還把李博鴻的名字刻在紅棗紀念碑上。退休教師李仲愛鑽研、辦事講科學,就讓他擔任葡萄協會會長,成了葡萄園裏的“紅管家”。退休幹部李成彬、村民李成文,有知識、懂法律、能説會道,鴻海先後讓他們擔任村調解主任,每年處理大小糾紛數百起。青年王維國、李娥,愛集體、致富有門道,人勤快,先後把他們推上村團委書記、婦聯主任的崗位……。在兩坂這個小天地裏,人盡其才,都有了用武之地。

  鴻海的誠心和執着引來了一批縣內外的能人。去曲沃參觀,經人介紹認識了翼城老鄉曲沃縣高級農藝師、縣農委主任、研究紅提葡萄的專家劉文。他先後5次登門拜訪,開始劉文只是應付,長談中當劉文知道鴻海是個動過大手術的人,被他堅持為民謀事、幹事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拉着他的手激動的説:“李書記,請諸葛也只是三顧茅廬,不説了,我跟你去,幫你建成紅提萄萄村。”兩年多來,劉文帶着曲沃的技術員先後到兩坂村指導、傳經、解難20多次,還幫村裏調回紅提葡萄苗4萬餘株,從河北省讚黃縣調回優質讚黃棗芽20萬個。包銷了120畝地的紅提葡萄。現在,一批縣內外的領導、技術人員和離退休幹部,成了鴻海的參謀和堅強後盾。

  鴻海不為自己為富民,不為小家為大家,不為發財為發展,不為今天為明天。熱心為上門的群眾服務,盡心為不上門的群眾服務,真心誠意地為反對過他的群眾服務,先後吸引、籌集資金數百萬元,為村民找回貸款數百萬元,他成了村民的主心骨。鴻海以拳拳愛民心、殷殷愛民情,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也為兩坂村爭得了發展機遇。這是一個飛旋的世界。他又幫助村民建設高山大棚30個,年增加農民收入15萬元;發展梅花鹿100頭,年增加農民收入20萬元;發展紅提葡萄120畝,當年增加農民收入2萬元;今年夏秋5個月完成退耕1018畝;仲秋,大幹20天,造林1080畝,荒山宜林地造林1500畝,間作5萬株冬棗等經濟林,形成立體種植。調整農業産業結構、退耕還林等工作,鴻海他們又走在了全縣的最前頭。

  如今,站在兩坂村山頭上一眼望去,“東山大棗西山棚,紅提葡萄挂園中,特種養殖鹿成群,農貿市場添新景,高山引水繞梁行,架橋修路飛彩虹”的壯麗畫卷令人振奮。進村瞧瞧,村民們住新房、開新車、騎摩托、用電話、看閉路電視……,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超過全縣年人均收入750元,小康村又上了個新檔次,李鴻海也被樹為全省“優秀黨員”。

  黨的十六大召開了,李鴻海的心情格外激動,他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可是個大事,這重要那重要,作為黨的基層幹部,就是要繼續當好三個代表,堅持執政為民。”李鴻海不斷更新自己的奮鬥目標,帶領村民向寬裕型小康村邁進,近日他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又規劃出了近期要辦的5件事:

  一是建設5座紅棗儲藏庫。鴻海説:賣鮮棗一斤只有一兩塊錢,反季節賣最少也能賣三、四塊,這幾座棗庫一定要建成,再建一個紅棗批發市場。

  二是建設紅棗生態旅游區,村幹部議論説:咱兩坂已有10多個品種、60萬株棗林,是全縣紅棗第一村,又是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春天綠茵茵,秋天紅彤彤,讓更多的人來這裡觀光旅游,這可是個大好事。

  三是繼續擴大經濟林,再接大棗50萬株,栽植葡萄80畝、柿子樹2萬株、石榴樹1萬株,走稀、特、優的路子。

  四是興建梅花鹿場10個。

  五是適應合併村的需要,建成兩坂——孫家腰的5公里油路。村民們都説:“鴻海啊,你千萬保重身子,咱兩坂離不開你呀!”

  生命是一筆有限的資産,李鴻海精打細算,將它支付給了一項項人民未盡的事業。如今在兩坂村,後山“七勇士紀念碑廳”、村前翼城縣紅棗第一村紀念碑廳、橋頭建橋功臣紀念碑廳傲然毅立。它是兩坂精神的結晶,它是歷史的見證,雖然無語,卻晝夜傳頌着逝去的抗日英烈獻身人民的佳話,傳頌着活着的楷模李鴻海忘我奉獻的動人事跡。

  

尾 聲

  同志們,在採訪和宣傳李鴻海同志的日子裏,我的思想和心靈也同時得到了凈化和洗禮。聯想起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名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這不正是李鴻海同志崇高精神的真實寫照嗎!李鴻海無私無畏,執政為民,他是一隻春蠶,吃的是廉價的桑葉,吐的是真絲,留給他人的是雪白的繭!他是一支蠟炬,燃燒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別人!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忠實實踐“三個代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他的生命之花常開,生命之樹常青,他執政為民的偉大精神氣貫長虹!

  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為了宏揚鴻海精神,今年10月9日,翼城縣委作出“關於向李鴻海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體黨員、全縣人民學習李鴻海同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品質,學習李鴻海同志腳踏實地、勤政為民的敬業精神,學習李鴻海同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公僕意識。目前,我們縣廣大黨員、幹部正在以李鴻海同志為楷模,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為建設鋼鐵大縣,鑄造強縣、果菜名縣,十五經濟總量再造一個新翼城,奮力拼搏,我們相信,李鴻海同志的感人事跡,一定會成為全體黨員、全縣人民強大的精神動力,鼓舞人民,再創翼城新輝煌!

  謝謝大家!

責編:馬芳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