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王樂義:科技興農 勇於創新 > 正文

山東農學院院長室闖進個莊稼漢

央視國際 (2006年01月20日 09:52)

  1979年的一天,山東農學院門口,來了三個風塵僕僕的莊稼漢。

  看著三人的打扮,守門人覺得,他們怎麼也不像是該進大學校門的人,就攔了下來,説啥也不讓進。

  其中一個人急了,大聲説:“我找院長!”這個人,就是剛剛當上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樂義。

  王樂義帶病上任之初,村裏窮得叮噹響:兩輛破車,10頭牲口,固定資産9000元,公共積累2800元。特別是村裏的三塊埠嶺地,佔了全村土地的1/5,卻是澆不上水的黃沙土,種一葫蘆收一瓢,是村裏的“包袱地”。支部會上,王樂義下了決心:埠嶺一定得治!

  收拾這個爛攤子談何容易。平時倒頭就睡的王樂義失眠了,終日愁眉不展,一有空就披着破皮襖、叼支自卷的喇叭煙圍着三塊埠嶺轉。

  群眾見了心疼:“樂義辦事太認真,別再讓他愁病了,勸勸他吧。”雖然脫貧致富的主意一時還沒有,王樂義卻萌生出一個想法:出去找個明白人問問。

  聽説山東農學院專家多,就去那裏!王樂義拿定了主意,直奔濟南。打聽來打聽去,才知道農學院不在濟南在泰安。好不容易找到,卻發生了剛才的一幕。

  還真讓王樂義蒙進了院長室,一句“我們是來請教授幫着治窮的”,讓校長感動不已,介紹他們認識了林果專家李正之教授。

  李教授答應,安排好課就到三元朱村去一趟。幾天后,李教授還真到三元朱村來了。那時,交通不便,李教授是下了車又走了幾十里才打聽着找到三元朱村的。

  經過一番實地考察,測了土壤酸鹼度,又帶着王樂義等幾名村幹部到附近的臨朐、青州等地參觀之後,李教授開出了藥方:三塊埠嶺全部換糧為果,東蘋果、西葡萄、南山楂,營造適合果木生長的局部環境。

  挖了4萬方土,打了兩眼89米的深井,吃苦受累王樂義不怕,怕的是村民不理解。李教授推薦的山農大剛剛培育出來的優質速生葡萄苗,村裏的老百姓都不認:就這麼棵小秧秧,能活才怪呢,還結葡萄?

  有風險,黨員幹部&&種。轉過年來,埠嶺上的葡萄收穫了,戶均收入1300元錢。三戶的葡萄收入,就能頂上以往埠嶺地全部的收入。荒嶺成了聚寶盆,三元朱村的百姓樂開了花。

  打李正之教授開始,王樂義結下了不少“教授緣”,先後與中國農科院等17個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挂上了鉤,王樂義在蔬菜種植上的每一點探索,都有專家學者在背後支撐。如今,王樂義自己也成了專家,走上了高等學府的講堂,還與許多外國專家同臺講課。他自己辦的國際農業技術培訓學校更是請來五洲四海的專家,培訓着五湖四海的群眾。

  當年被拒之門外的莊稼漢,20年後,作為蔬菜專家被請回山農大講課。前度劉郎今又來,不變的是王樂義對知識的渴求與尊重。

責編:朱亞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