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CCTV-4“神舟六號航天飛行”特別報道 > 正文

[航天人生]:專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17日 15:51)

  [胡世祥]:

  照片在這,你看“刀條子臉” 滿臉皺紋,人家問我幾歲了。 我記得我去搞社教的時候,(人家問)幾個孩子了?我那時候還沒有結婚呢!

  [記者]:

  那時歲數到底有多大?

  [胡世祥]:

  二十八 九歲吧。

  [記者]:

  當時是用右手按的吧?

  胡世祥:

  右手,右手這個手指頭。

  對於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人來説,也許都還熟悉這支曲子,熟悉這些畫面。35年前,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當時按下這個發射按鈕的,就是現如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副總指揮——胡世祥。

  [記者]:

  按東方紅一號的感覺現在還記得嗎?

  [胡世祥]:

  當然記得。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以後,有好多老專家在小小的控制室裏,老淚橫流,這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也是覺得我們非常激動,往北一看,那大量的汽車開過來,滿戈壁灘都是車,人潮如涌,好像從發射場回來,然後總理在外面宣佈,號外一宣佈,那是很振奮人心。

  胡世祥當年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半地下的操作室已經成了教育後代的基地,在荒漠中白手起家的航天人繼續在飛天的夢工廠裏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奇跡。

  胡世祥説:當時由於美國、蘇聯,法國等國家都成功發射了衛星,先不説冷戰時期的太空競爭,就從民族自尊心來説,作為一個航天人,也希望把自己的衛星早點送上天。

  胡世祥1965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隨後就來到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那片戈壁荒漠上一待就是25年。

  [記者]:

  學的是高精尖的東西,帶著這種東西,是戈壁灘,這種反差應該是很大,當時怎麼這個環境?

  [胡世祥]:

  當時我分配到這來,應該是非常興奮的,我們總不能到天安門廣場放火箭吧,必須有這麼一個寬敞的、平坦的這麼一個(地方)因為人口密集不行,因為作為我學這個專業在這裡工作是最對口的。但是確實是很艱苦,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冬天,我們的食堂,一個大棉布簾子,然後中間用大煤油桶生個火,洗完水龍頭有時候凍,生活還是非常困難的,條件非常之差。05:22:33 像我們發射團的一個總部,就是八棟小樓一望無際,再沒有人煙了。

  胡世祥的履歷,大致和新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相重疊。幾十年中,胡世祥先後參加過100多次火箭、飛船的發射,被人們稱為發射將軍,可以説他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胡世祥]:

  特別感到幸福和感到驕傲的,就是説我能夠參加第一個,我國第一個東方紅衛星的發射任務,還是就是第一次給外國人發射衛星,我當副指揮長。再就是我參加了時候神舟飛船的整個的,距今為止的整個的領導工作,這是我這一生當中,比較輝煌的。自己感覺到欣慰的一個過程。

  用胡世祥的話説,中國航天科技是在屢屢創造奇跡下成長起來的。1988年前後,只有十幾年發射經驗的中國航天工業開始為外國發射衛星,就在這個時候,胡世祥調入西昌發射中心。

  [記者]:

  對外開放以後,我記得有一筆很大的單子,有一顆奧星的發射,這應該您已經是在西昌了.

  [胡世祥]:

  當時因為應改革開放之風,我們跟美國簽訂了一個合同,要發射一顆衛星,那麼當時的美國的專家像史密斯,大力神的設計師,當時就説,你們中國人連發射場還沒有,火箭還沒有,跟我談什麼合同,當然他們最後説了,你們中國人總是喜歡創造點奇跡的。

  [記者]:

  當時宣佈這個計劃的時候都是一個不講理的計劃?時間太緊了?

  [胡世祥]:

  太緊了,那真是日以繼夜。

  中國人用14個月建設了一個發射場,18個月愣是搞出了一個長二捆。 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那是體現得非常明顯,18個月愣是搶出來了,第一次我們用長二捆發射了成功了。

  然而,航天工程畢竟是一個高風險、高科技的事業,只要是試驗,就有可能失敗。在大大小小上百次的發射中,胡世祥形容自己也是個常敗將軍。

  [記者]:

  你翻得覺得最刻骨銘心的一次?翻得最慘的一次您覺得是哪一次?

  [胡世祥]:

  最慘的一次就是有一年春節的時候,就是215吧,就是95年2月15號吧,大家在電視上都看到了,火箭起飛以後就摔下來了。把一個小村子基本上就平了,但是沒有人員傷亡。

  正是因為見證了太多的成功與失敗,身為工程副總指揮的胡世祥對自己的職責不敢有半點的懈怠。他説,作為負責人就要勇敢承擔責任,不能考慮個人的得失,在瞬間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對系統的熟悉與技術水平來果斷決策。他回憶説,在神舟一號發射前,他就遇到了返回艙底部出現故障、要不要把底蓋重新打開的問題。

  [胡世祥]:

  好多設備都在這裡頭, 如果要排除這個故障,就必須把這個拉開,拉開大底,又有很多氣,液,路,電這個線路,人還要進去,分佈得很密,説不上會碰哪,所以這個故障要不要排除,也是牽扯到安全的問題。但是為是精益求精,還是下決心把它拆開,這要組織工人,要細緻,一點一點像考古一樣,慢慢去處理這些事情,工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把這個大底打開,把這個故障排除了。

  [記者]:

  後來發現故障到底是什麼?

  [胡世祥]:

  故障壓斷了一根線。還有一些,原來還更換一個陀螺的問題。

  從神舟一號開始,到神州五號,每一次的發射,都是對他嚴謹工作作風的一次考驗。因為載人航天不允許失敗,必須把所有可能的隱患排除在地面。

  [胡世祥]:

  神舟五號上天以前,我們比歷次任務做得準備工作都充分,我們把所有的世界上,美國,俄羅斯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在發射衛星,甚至發射導彈遇到的所有的困難,都是要進行舉一反三,看看我們這裡頭有沒有類似的問題,要一一地處理。05:58:47我們自己每個元器件的生産,每個元部件的生産,所有的能夠引起的,可能引起成敗的環節都要下廠,下研究所盯著幹,把整個實驗的秩序都規定得非常嚴格,各個系統都搞了放行準則,差一點都不行。

  [記者]:

  在神五還解決了一個問題,一氧化碳多的問題,在我們的飛行艙裏?

  [胡世祥]:

  這個事情很偶然了,因為我們要進行幾十次的空投實驗,很重要的就是返回段的安全,空投就是把返回艙拉到一萬米高空,從飛機把它投下來,看看能不能正常著落,那一次我去看了,和曹副主席一起去看,近距離接觸一下,我打開艙門一看,聞到裏頭有一股火藥味,我説這裡頭有味,他們説那是外面的味進去了,我説這個事情恐怕要認真對待一下,後來果然發現這個艙裏頭有一種味道,然後我們整個我們的實驗隊就開始對返回艙裏所有的氣體,原來的本底,發射之前,本底是什麼樣,裏頭氣體的標本拿出來,然後通過各種動作拿出來以後,分析裏頭的氣體含量,最後得到了徹底解決。

  胡世祥常説: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我們發展載人飛船,完全是出於和平利用空間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實現探索太空、造福人類的任務。

  中國發展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提升了一個民族的信念,沒有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凝聚力就辦不成大事。

  [記者]:

  實際上我們國家整個航天事業特別輝煌的時候,特別是在神五第一次我們載人航天成功以後,您是不是感到特別欣慰?

  [胡世祥]:

  載人航天成功以後,我到了香港,到了澳門,到了聯合國,接觸了好多的海外的華人,華僑,還有許多外國人,他們都非常為中國人驕傲,為中國人驕傲,我結識了很多美國朋友,俄羅斯朋友,還有法國朋友,同行。

  一到歐空局,我們去訪問過程中,第一句話,中國人真了不起,確實我們感覺到我們為中華民族做了一點點工作,確實感覺到很驕傲。我們有好多華人華僑,老頭老太太,流著眼淚説,我們再也不比別人矮三分了,聽了以後非常振奮。

  的確,這是一份寄託了民族榮耀的工作,從幕後的科研專家到鏡頭前的航天員,人人都責重泰山。神州六號寄託著中國人新的光榮與夢想,也因此對於飛船上的兩位航天員的挑選,簡直到了苛求的地步。

  [記者]:

  您對這兩位航天員有什麼印象?

  [胡世祥]:

  這兩個航天員是非常出類拔萃的,實際上我們這十幾個航天員都是非常優秀的,誰拿去上都可以,但是我們必須優中選優,因為只能上兩個,所以在應該説很長時間了,從他們加入航天員大隊就開始對他們的脾氣,秉性,素質,技術素質,各方面綜合素質進行考核,有一個積累的看法。我們進行了公開,公正,公平的做了很多規則。

  不是一個人能説了算的,有一整套的公式,評分標準,事先規定跟航天員説了,這個動作錯了,扣你兩分,我們還全程錄像,給你看這個錯了,對不起,扣你兩分,他也承認,我們除了成績之外,身體素質,政治素質,也要綜合考慮,甚至形象都要考慮,應急反應都要考慮,但是訓練成績是必備的,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記者]:

  神五回來時,您當時是怎麼讓自己輕鬆一下?

  [胡世祥]:

  我本來不會喝酒,當時喝了五大杯酒。

  [記者]:

  白酒?

  [胡世祥]:

  白酒。神舟六號喝六杯。

責編:薛藍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