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CCTV-4“神舟六號航天飛行”特別報道 > 正文

[航天人生]:專訪追求完美的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17日 15:51)

  (一)

  沒有父親陪伴的十一國慶節,對於只有十三歲的尚霄宇來説,已經習以為常了。因為他知道,現在父親正在基地陪伴著他的另一個孩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尚志]:

  用我們以前研製人員説的話,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很關注它、很掛念它的那種感覺。

  (二)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步之初就加入到神舟飛船研製隊伍中來的尚志,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動化工程專業,歷經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已成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發射時,尚志作為總調度隨飛船進入發射場。總調度,其實就是大管家。“神舟”飛船系統複雜,構形複雜,僅電纜網節點就有8萬餘個,各類元器件十萬餘支,計算機軟體語句達幾十萬條。一個焊點、一根導線、一支元件、一行語句出了錯,就會影響飛船升空、就可能釀成大禍。而且,尤其在“神舟”飛船研製試驗階段,技術複雜、難度大,質量要求高,進度要求緊。

  按照以往的慣例,在發射之前,總調度一般是用“大字報”的形式,把發射前一天的工作安排張貼出來。但是隨著發射日期的一天天臨近,尚志覺得僅靠人盯人的管理模式是遠不能適應工程的要求,要從改革管理辦法和運行體系入手,打造出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飛船隊伍。

  於是,他立即帶領調度組連夜編制發射工作程序、安排好發射前每項工作,編制出《神舟一號發射場-8小時工作程序》,從而確保了發射場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為發射成功奠定了基礎。這份工作流程也成為此後衛星、飛船發射現場組織的基礎和範本。

  [尚志]:

  我們在進艙之前,一個是文件規定,我們用幾個螺釘、幾個螺帽,然後在設備進艙之前,我們的檢驗人員要把螺釘、螺帽數好,帶進去的一些工具要登記好,如果出來的時候,確保每一個都裝到位,然後把工具都帶出來,靠表格、工具進行檢查。

  實踐使尚志深深地體會到,幹工作沒有標準不行,對項目沒有管理計劃不行,對産品沒有質量要求不行。十餘年來,他主持和參與編定了一大批系統管理文件,形成了“神舟”飛船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每逢船內工作和復查,他都要求工作人員把儀錶板各種開關設置、處於什麼位置,各種插件聯接如何確認等列出一個詳細的明細表。在制定各類質量管理文件時,如果他看到“基本符合要求,基本可行”這類帶有歧義性和含糊不確定的語句,他很難讓你通過。

  [記者]:

  你覺得你的性格就是這樣,還是在以往的生活當中,帶給你的一種變化?

  [尚志]:

  載人航天這個系統決定了,我們要追求完美、追究到位,才能保證確實每項工作都能做到位,這個説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確實很難,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審美觀,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都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好像工作完成了,但是我們系統要求一定要眼見為實,把一個指標參數確實都做到位。

  (三)

  尚志對完美的追求,不僅營造了飛船隊伍特有的文化,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中國航天工程規範化領域的空白。但是,在載人飛船的研製過程中,隨時都會出現許多新的難題。

  在一次返回艙綜合空投試驗中,一架銀白色的大型運輸機將模擬飛船返回艙從高空拋下,只見返回艙上五彩繽紛的傘花綻放在藍天白雲間。隨著“咚”的一聲悶響,頓時“硝煙瀰漫”,黃沙四起。圍在四週的技術人員立即靠近從天而降的飛船,並迫不及待地按照程序打開返回艙的艙門。因為,這次試驗的目的就是測試返回艙內的氣體是否達標。

  就在艙門開啟的瞬間,一股刺鼻的白煙也從艙中冒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覺。經檢測,機艙裏充滿了一氧化碳,有害氣體嚴重超標。這對未來升空的航天員將會産生很不利的影響,甚至危及航天員生命。緊急關頭,尚志和飛船副總設計師張柏楠冒雪連夜趕赴現場了解情況。

  載人航天是一項高風險事業,航天員的安全永遠是不變的第一法則。不知用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也不知經過多少次的試驗驗證,尚志和他的同事們最終將艙內有害氣體的含量降到了原來的百分之一,達到安全範圍。當他看到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升空的那一瞬間,終於放心地舒了一口氣。

  [尚志]:

  每當做一次實驗成功了,或者預想困難的問題解決了,這種成就感我覺得很容易能得到一種滿足,覺得自己在裏面能發揮一些作用,這種成就感比較強,所以風險也很大,也富有挑戰性。

  (四)

  也許正是東北人的性格賦予了尚志這種不怕挑戰,逆風而上的精神。而尚志迎接挑戰的精神也註定了他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人。

  2005年年初,在神六發射之前,又有一個新的挑戰擺到了尚志的面前。在這次飛行中,航天員將會打開返回艙與軌道艙連接處的艙門,首次進入軌道艙進行科學實驗活動。這樣一來,返回艙艙門的密封行和安全性就成了尚志最揪心、最難的一件事。

  在那些攻關的日子裏,尚志常常徹夜難眠,有時候剛躺下就爬起來,又在自己的書桌上寫著什麼,記著什麼。

  [記者]:

  神六一共上天以後,一共有五天的時間,哪一段你覺得是最挂心的一段,這段時間我必須盯在顯示屏上看?

  [尚志]: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第69圈以後,航天員回返回艙,73圈左右返回艙門要關閉,航天員要回來。因為整個飛行過程中,航天員所有的項目即使不操作,我也是非常有保證的,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唯一艙門這件事情是需要航天員獨立的完成的,把艙門要關閉,而且要進行檢漏,確保返回艙艙門不漏,這樣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的時候,才能保證返回艙不卸壓,保證航天員的生存環境,這是我們最揪心,最難的一件事。

  為了保證艙門關閉嚴密,他們進行了各種狀態下的1000多次試驗。

  我們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方面我們系統把包括艙門密封圈的選用,艙門的密封間隙,這些仔細的每一個尺寸都進行核對,選擇不同的人,原來航天員一定要經過訓練才能關艙門,我們現在選擇五個不同的人,分別到上面關艙門,這樣保證成功,這時候才覺得可信。

  (五)

  尚志無論是負責指揮調度,還是當飛控試驗隊隊長;無論是幹飛船處處長,還是任飛船總指揮,工作至上是尚志的第一準則。尚志的妻子也非常明白“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總指揮的擔子有多重。她總是克制自己給丈夫打電話,而是用發短信的方式悄悄地提醒他要注意身體。

  就在今年五月份,尚志出征前的一次例行體檢中,CT報告的結果顯示尚志可能患有血管瘤。但是,當時尚志早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滿腦子裝的是基地的飛船,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他甚至輕描淡寫地對妻子説:“沒事,血管瘤很多人都有。”

  尚志就這樣把他的青春和夢想都寫在了浩瀚的太空,而無怨無悔。在他的心目中,沒有什麼比聽到航天員對飛船的肯定更能讓自己開心了。

  [尚志]:

  我們三組航天員分別進去以後,現在我們基本了解了一下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主要是我們在北京工作做得非常透,在北京是十名五組航天員都進艙過,在我們臨出發之前,那十名航天又去進行了艙門體驗,多次包括每個專項訓練,航天員和我們交流的很多,對他們改進的意見,我們都加以改進,達到了他們預期的目的,所以他們整個現在試驗覺得效果不錯。

  尚志堅定的眼神中傳達出的是一個航天人的自信。

責編:薛藍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