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圓明園湖底鋪設防滲膜 拆還是不拆?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9日 07:41)

  昨天本報關於圓明園鋪設防滲膜的報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防滲工程何去何從”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

  圓明園管理處:防滲膜基本鋪完,拆除不現實

  圓明園管理處李景奇主任28日下午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2000多畝的湖底防滲膜已基本鋪完,要拆除不現實。

  李景奇認為,在現有條件下,鋪設塑料防滲膜是解決圓明園缺水問題的較好選擇。由於水資源極度缺乏、經費缺口很大、水滲漏嚴重,圓明園1年水面乾涸時間長達7個月,引發水華氾濫、水生物和草木死亡等問題,威脅到整個生態系統。他認為,在各種矛盾之中,缺水是主要矛盾,也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專家“鋪設塑料防滲膜會危及圓明園的生態、破壞古典園林風格”的質疑,李景奇認為問題沒有專家説得那麼嚴重。“當然,也不能説沒有一點問題。”他説,現在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減少水滲漏,保住有限的水資源。“路總得一步一步走,要想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不可能”。

  對於防滲工程是否停建,鋪設的塑料膜是否會拆除,李景奇表示,防滲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塑料膜已基本鋪設完畢,要想停建、拆除,不現實,困難很大。“我自己現在也不知道怎麼辦好。是否停工、拆除,我們要等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他説。

  北京水科所負責人:鋪防滲膜不宜用於自然湖

  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是《圓明園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編制單位之一。該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丁躍元28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鋪設防滲膜的方法,一般用於人工湖、景觀湖。在圓明園湖底做防滲,必須在保護遺址和湖底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研究科學的防滲方法,有選擇地進行。

  丁躍元介紹説,在圓明園管理處提出減少滲水量的要求後,水科所參與了《圓明園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的編制。《規劃》提出,在保護遺址和湖底生態系統的前提下,有選擇地對湖底進行防滲處理。不過,《規劃》説得比較含糊,並沒有明確防滲的具體方法。

  他告訴記者,鋪設防滲膜的方法,一般用於人工湖、景觀湖,其滲漏量非常小。這種防滲方式的主要後果,在於切斷了水循環,對地下水補給有影響。實際上,防滲也可以採取其他方式,例如用黏土等,和原來的砂土相比能減少水滲漏損失,對生態環境影響要小得多。

  他指出,防滲工程具體如何實施,關鍵是要統籌考慮生態環境效益和企業、部門的經濟利益,科學、慎重行事。

  有關專家:防滲膜不拆除將來損失更大

  針對塑料防滲膜應否拆除的問題,許多專家表示,現在如果不拆除,繼續施工通水,將來對圓明園生態和園林産生的後果會更嚴重,損失將難以挽回。

  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負責人李皓博士説,用塑料膜對圓明園湖底進行全部防滲處理後,水環境的惡化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她説,目前的防滲做得非常嚴密,勢必導致岸邊和山上更加乾旱,需要引更多的水對植被進行澆灌,這無異於“拆東墻補西墻”,經濟上並不划算。而且,由於沒有了水體循環,塑料膜之下土壤中的大量生物將會被憋死,生態系統將被毀掉。還有,圓明園的設計者之所以留下許多石頭縫,就是考慮到湖與山的水循環,而且這些石頭縫是許多水生物的棲息場所,這些水生物與湖裏的生物構成了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系統,還能凈化水環境。現在沿岸全部用水泥勾縫,將加劇整個水生態的破壞。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院院長俞孔堅等專家認為,圓明園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光園內的建築是文物,園內的山水也是文物。塑料膜很難降解,如果在圓明園的自然河湖底部保留塑料膜,那將徹底破壞圓明園的固有風格,改變了她作為古代園林的本來面目。

  專家認為,如果因為拆除已經鋪好的塑料膜會造成經濟損失就繼續施工,那將來的損失就會更大,而且生態損失和文化破壞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責編:常穎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