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深度撞擊探測器和1號彗星的首次親密接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4日 12:19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洛杉磯7月3日電(記者陳勇)太平洋時間7月3日深夜,在距地球1.3億公里的太空中,美宇航局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將與坦普爾1號彗星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碰撞,這是人造飛行器第一次與彗星彗核“親密接觸”。科學家希望,這次撞擊將使他們實質了解彗星的彗核,進而獲得太陽系誕生、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這次撞擊的一方是“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所釋放出的撞擊器。探測器于1月12日由美國宇航局發射升空,迄今已在太空中飛行了近4.3億公里。探測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飛行器,實際是相當於一台兩廂轎車大小的飛船;二是用來轟擊彗核表面的撞擊器,體積相當於一台家用冰箱,重近400公斤。

  飛行器由太陽能電池驅動,其核心是一台防宇宙輻射的主控計算機。它還有1個高增益天線、2個低增益天線,用於向地球傳回撞擊的數據。飛行器上搭載的科學設備有一套高分辨率觀測系統和一套中分辨率系統。其中高分辨率系統包括30厘米直徑望遠鏡、多頻譜照相機和紅外分光計,用於精確觀測撞擊後彗核的表面;而中分辨率系統主要是一台12厘米直徑望遠鏡,用於導航和廣角觀測撞擊時的場景。

  撞擊器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質量是加固的銅合金,主要是為了增加撞擊彗核表面的動能。它由電池驅動,也有導航系統和飛行控制計算機。撞擊器上還有一套中分辨率觀測系統,在它撞上彗核之前最後觀測彗核表面。

  “深度撞擊”的另一方是坦普爾1號彗星。它由德國天文學家恩斯特威廉勒伯萊希特坦普爾于1867年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顆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圍繞太陽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彗核自轉週期約42小時。科學家初步探測,這顆彗星的彗核相當小,直徑只有約6.5公里。

  坦普爾1號的軌道平面與太陽-地球構成的黃道平面非常接近,這使它有段時間和地球很接近,這也是“深度撞擊”探測器能經過較短距離“捕獲”它的最佳時機。

  太平洋時間7月2日深夜,飛行器經過最後一次軌道調整後已經把撞擊器“彈”了出去,然後飛行器立刻調整飛行姿勢以免和彗星距離太近。預計在撞擊器自主飛行24小時、經過3次發動機點火調整後,撞擊器和彗星將以每秒10.3公里的相對速度相撞,産生的能量相當於4.5噸炸藥。當撞擊發生時,飛行器距彗核約8600公里,此後14分鐘裏,它會來到距彗核500公里處,用高分辨儀器觀測撞擊的後果。(完)

責編:李婷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