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7日 17:20 來源:
作為每年一度的傳統項目,復旦漢語言文字大賽主要考查漢語言的基本知識,包括漢字的結構、多音字的讀音、成語解釋等,每個學院、係都組隊參加。在最近一次的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大賽上,奪得第一名的是留學生隊。這一結果讓大多數評委大跌眼鏡。(6月26日文匯報)
復旦大學是以文科見長的名校,而復旦參賽的中國學生,其漢語水平至少也該處於“高手”的位置。然而有着這個優勢背景,竟然會在一個漢語言文字大賽中全軍覆沒,輸給了到中國來學漢語的外國學生。我們或許可以説,我們的參賽者中文素養並不低,但可以肯定的是,勝出的外國人的中文水平比我們的選手更高。或許我們無須耿耿於懷於一個名次的得失,但是我們確實又很難釋懷,不為別的,就因為漢語是我們這些選手的母語啊!
而更難讓人釋懷的是,這樣本應沒有懸念,結果卻出乎意料的賽事,其實已不是第一次了。去年年底,上海市文聯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曾聯合主辦了首屆卡西歐杯翻譯競賽中,“英譯漢”勝出者竟然也是一位外國人。我們的參賽者如果是輸在“漢譯英”上,那或許情有可原,因為英語對中國人來説是外語,而語言的後面更更蘊含着歷史、文化、風俗的背景,中國人即使下了很多功夫,也未必能透徹地理解其全部精髓。而“英譯漢”正好相反,將英語文章用精當貼切的中文傳神地翻譯出來,我們的參賽者可謂得天獨厚,理所應當是強項,焉料強項竟然不強,此事在當時曾引起議論驚嘩。如果説上次“漢譯英”的鎩羽而歸還不足以説明更多,那麼今天又有了復旦漢語言文字大賽上留學生的奪冠,我們是否還能説這是又一次偶然的失手?
有人評論説,中國學生並不領會母語的優美,對母語的研究少之又少,是“久居蘭室不聞其香”,倒是留學生更願意花時間研究中國文字背後的文化現象。這個説法其實只是浮於表象,依我看更深刻的原因恰在於我們在語言上的厚洋薄中上。所謂愛之愈深,知之愈多。倘若沒有對母語的深愛,又怎麼會去“聞其香”?復旦漢語言文字大賽的評委説,得知比賽結果,心情頗為複雜。正在國際上強勢崛起的漢語吸引了無數異國學子,這也正是向世界展示漢語優美品質的大好時機。問題是我們又該如何去領悟母語的優美?台灣詩人余光中曾大聲疾呼:英文充其量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已,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詩人又憂鬱地説,“當你的女友改名為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留學生隊奪冠的新聞,又一次提醒了我們,長此以往,誰來送《菩薩蠻》,又給誰送《菩薩蠻》?(作者:奚旭初)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