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只有原領導能認識到教育不公平?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2日 15:55)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教育不公平現象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長沙名牌高中擇校費,高的收到1.5萬元,初中1.2萬元,現在連小學都開始模倣。 “教育不公平問題,我們積壓在心中很久了!”湖南省教委原黨組書記朱尚同説。(見《中國青年報》2月2日)

  看了《中國青年報》關於教育公平報道的系列文章,感觸頗深。但是筆者通讀該則報道,不無遺憾地發現,對教育公平進行呼籲的、建言獻策的,對教育不公平現象進行抨擊的,都是“原領導”。如原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剛調任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的張國驥,湖南省教委原黨組書記朱尚同、馮象欽,湖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劉欣森,湖南農業大學原校長彭幹梓,湖南師範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戴海等。筆者對這些老領導的“仗義執言”式的為民呼籲感到由衷的高興,但還是要指出,難道只有“原領導”才能發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嗎?現任領導為什麼不能發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呢?筆者還可以沒有任何壞意地説,這些“原領導”在臺上的時候怎麼沒有採取措施來保證教育公平呢?

  當然,你可以説筆者的反問是無理取鬧,但是站在教育公平的立場上,捫心自問,筆者以為,反思這些對於實現教育公平是很有意義的。畢竟,教育公平的實現不可能靠“原領導”的呼籲就能解決的。教育公平是一個社會公平的基礎,實現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責任。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的教育,一方面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同時,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是實現社會平等的工具。由於事實上存在的個體才能、稟賦的差異、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對教育公平的關注集中在給所有人公平的發展和競爭的機會。給予個體同樣的公平和發展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的要義所在。而要實現教育公平,筆者以為,僅僅只有“原領導”的呼籲,而沒有“現任領導”的重視、支持和配合,要想實現教育公平恐怕還是一個夢想。

  教育不公是整個社會最大的不公,但是只有“原領導”的呼籲是不可能解決教育不公的。我國用只佔全世界教育經費的1%,教育着佔全世界25%的教育人口。根據90年代的統計,人均教育經費,世界平均為215美元,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教育經費投入的目標表述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1995年頒佈實施的《教育法》也對此做出相應的規定。但是,到2000年底我國教育投資的比例實際只有2.87%,未能達到既有的目標。與世界4.8%的平均水平相差甚遠。我國與印度相比較,1980年我國的公共教育經費總額是印度的1.58倍,1985年差距縮小為1.08倍,1990年印度反而超出我國18%。要想實現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沒有現任領導的支持,行嗎?正因為如此,筆者才提出了為什麼只有“原領導”呼籲的疑問。

  只有“原領導”認識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是不可能解決教育公平問題的。當現任領導重視這種呼籲,而不是也等到成為“原領導”的時候再去呼籲教育公平,才能實現教育公平。期待現任領導也加入呼籲教育公平的行列中來!(作者:朱四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