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指日待 國人登月會有時(圖)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6日 14:17)
遼沈晚報消息: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探月計劃深受廣大讀者的關注。3月30日,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在他的辦公室裏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出生於瀋陽的欒恩傑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把我國探月計劃清晰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我國國力的增強,將這一神話變為現實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欒恩傑簡介
欒恩傑,1940年11月生,遼寧瀋陽人,滿族,1965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導航與控制專業,同年,在清華大學機械系精密儀器專業讀研究生。1968年在第七機械工業部第四研究所工作,1970任七機部第一研究院技術員。1978年後,任七機部第二研究院十七所室副主任、副所長、所長。1984年後,任航天工業部第二研究院副院長,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1993年6月任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國家航天局副局長。1998年4月起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
繞月是“嫦娥工程”第一步
記者:“嫦娥工程”這個名字讓人想起“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説,那麼“嫦娥工程”包括哪些內容?
欒恩傑: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工程立項後,經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我國的探月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嫦娥工程”是指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都是無人的。繞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繞”是東北話,是環繞著月球進行科學探測,“落”是有個探測器落到月球表面上去,用軟著陸而不是撞壞他,進行月面的探測,“回”就是要取採樣返回。
記者:繞月探測工程的難點在哪?繞月衛星與繞地衛星相比是不是只是距離的問題?
欒恩傑:發射與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空間到地球的高度是3.6萬公里,而到月球的高度則是39萬公里,光束從地球發送到月球後返回需要兩秒鐘,這對月球探測中的準確測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國已經具備了實施繞月探測工程的基本條件。
月球探測衛星的探測器要對著月亮,發射裝置和接受裝置要對著地球,接收從地球上發出的指令。也就是説,月球探測衛星的“眼睛”看著月球,“耳朵”對著地球,由於是太陽能電池,“翅膀”還得對著太陽。它轉一圈一會是冷的一會是熱的,轉一圈一百多分鐘,非“感冒”不可,所以對材料選擇和溫控裝置就不一樣。
我們是一個箭一個星,沒有備份,要求可靠性要高,零備份就要求我們工作零缺陷,國外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是一箭一星,美國和俄羅斯他們都有五六個備份。
“嫦娥一號”2007年升空
記者:現在人們非常關心“嫦娥一號”什麼時候升空?
欒恩傑:按照工程進度安排,將於2004年9月以前,完成繞月探測工程總體和各系統的詳細方案設計。在2005年底,完成月球探測衛星初樣産品研製和相關試驗。2006年12月以前,完成月球探測衛星正樣産品的設計、研製、總裝、測試、地面試驗,“嫦娥一號”要在2007年打出去。
記者:能介紹一下“嫦娥一號”的情況嗎?
欒恩傑:根據繞月探測工程研製總要求,月球探測衛星系統由衛星平臺與有效載荷兩部分組成。在東方紅3號衛星平臺及其它衛星成熟技術的基礎上,研製月球探測衛星平臺。衛星選用的有效載荷有:CC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成像光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粒子探測器等。根據設計要求,月球探測衛星重量為2350公斤,有效載荷總重量130公斤,在軌運行壽命為1年。
按照計劃,運載火箭系統選用長征3號甲作為月球探測衛星的運載火箭。發射場系統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發射場,並進行必要的適應性改造,以完成月球探測衛星發射任務。
記者:“嫦娥一號”發射後,還會有“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嗎?他們發射有時間表嗎?
欒恩傑:“嫦娥一號”衛星執行的是繞月探測任務,目前“落”和“回”正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進行充分論證。“嫦娥二號”、“嫦娥三號”肯定要發射的,現在還沒有時間表,當然他們要完成的任務與“嫦娥一號”也不一樣。
繞月工程的四大目標
記者:繞月探測工程已確定四大科學目標,能不能通俗地解釋一下這四大目標都是什麼?
欒恩傑:四大科學目標三個是針對月球本身,另一個則是針對奔月過程。針對月球的三個目標分別是:獲得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信息;探測月球表面存在人類可利用元素的分佈情況;測出月壤厚度。從地球到月亮的距離是39萬公里,“嫦娥一號”在奔月過程中,還可以看看路上的“風景”。繞月工程的第四個科學目標,就是對地月空間的物理環境進行探測。
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繞月探測工程系統屆時將實現以下五項工程目標:研製和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記者:國外在40年前就開始探月了,中國探月工程起步晚,與國外相比,我們有哪些創新和自己的特色?
欒恩傑:儘管中國探月工程起步晚,但科學目標起點高,有創新和自己的特色。我們要有所創新,不能全部照抄,抄得要好,抄得要準,要適度創新,大的創新我們也沒有能力。從目前情況看,我們還沒有拿到月球的三維景象圖,國外公佈的資料也沒有。另外,“嫦娥一號”將帶14種有用物質探測器,對月球上的有用物質進行探測,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第三步我們要測月壤的厚度,因為月壤裏蘊藏著一種資源——氦3,這種資源有多少,現在只是有各種各樣的估算,測算出月球整體氦3的含量是非常有意義的。“嫦娥一號”要在地月間飛行一週的時間,我國將首次獲取8萬公里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
發射成功系數有多大
記者:繞月工程的成功把握是不是百分之百的?
欒恩傑:中國航天四十多年發展的經驗積累,尤其是載人航天的圓滿成功,為探月“嫦娥”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些基礎包括:“嫦娥一號”衛星將以“東方紅三號”衛星為基礎改造;運載火箭以“長征三號甲”為基礎作適應性修改;測控方面利用現有的航天測控網和中國科學院天文測控網雙網聯合,為探月衛星發射、運行提供測控服務;發射場基本確定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目前,我們所有的系統已做到了初樣的總結。正樣和試樣的開始,就是正式産品和試驗性産品中間的過程,用三年的時間完全可成完成。2006年底裝出來,2007年打出去,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記者:有國際合作嗎?
欒恩傑:最近,歐洲有的國家希望和我們探討深空探測,包括美國有些科學家也有意識要和我們交流關於升空探測和月球科學方面的東西,俄羅斯的專家也在接觸,他們願意和我們共同合作共同聯絡,但是我們第一期工程完全是用我們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産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一個工程。但我相信二三期以後的國際合作會越來越多。
2020年完成探月“三步走”
記者:您剛才説“繞”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後兩步什麼時候進行呢?
欒恩傑:第一步繞月完成之後,第二步、第三步肯定要繼續。如果國家對“嫦娥”工程後兩步及時決策、立項,2020年將完成中國探月的“三步走”,支持力度到位、一切順利的話,這個時間還會提前。
記者:無人航天器探測月球主要有哪幾種方式?
欒恩傑:無人航天器探測月球的主要方式有5種:一是從月球近旁掠過,近距離觀測;二是在月球表面硬著陸,利用撞毀前的短暫時機進行探測;三是成為月球的人造衛星,進行長時期反復觀測;四是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進行實地考察;五是在月面軟著陸挖取月岩樣品後,送回地球供科學家們直接研究。其技術難度依次遞增。
記者:我們第一步就選擇第三種,為什麼?
欒恩傑:原蘇聯發射的月球探測器5種方式都用過。美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前4種方式都有。我國從國情實際出發,一方面考慮到可能投入的財力有限,另一方面考慮到前兩種探月方式價值較小,更重要的是我國現有航天技術已經超出了蘇美兩國20世紀50年代末的水平,故而我國探月計劃開始就從第三種方式起步,把繞月探測作為先行。
國人登月會有時
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國力的增強,航天實力也大大增強,在發展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是我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有所創造、有所作為的重大舉措。我國在完成無人航天器探月任務後,將研究載人登月發展規劃,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以及與有關國家合作共建月球基地。
“探月”回報十分巨大
記者:國家第一階段準備投入14億元人民幣,這14億充足嗎?國外是多少?
欒恩傑:14個億我看夠了,國外要比這多。
記者:有報道説,美國在“阿波羅計劃”中投入了200多億美元,但卻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最後大約每投入1美元就有4-5美元的回報。我國的“嫦娥工程”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或者説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欒恩傑: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花這麼多錢探月,到底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呀?探月的狹隘的經濟效益是沒有的,探月是花錢的。我們在探月工程的開展過程中,要突破一些關鍵的技術,而這些技術是其它的工程沒有急迫提出來的,所以探月會拉動科技的發展。比如繞地衛星上的紅外地平儀的研製,就帶動了紅外技術的發展,這項技術在我國防控“非典”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記者:月球上的礦産資源氦—3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欒恩傑: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月球上特有的礦産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産生深遠影響。月壤中特有的氦—3資源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清潔、高效、安全而廉價的新型核聚變燃料,並將改變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每克黃金11美元,而每克氦—3是400美元。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
探月計劃10年醞釀
記者:我國探月計劃醞釀了10年,做了哪些事情?
欒恩傑:其實早在1978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就送給中國政府1克月球樣品,中科院就曾組織全國力量對0.5克月球樣品進行了初步研究,同時還利用月球隕石和其他途徑開展了相應研究。1994年之後,我們又開展了一系列深化研究,取得了比較紮實的成果。
1994年,我國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當時要在“長二E”火箭基礎上發展載人航天用的“長二F”火箭,但這種火箭首次發射什麼載荷引起了爭論。有人提出用有限的資金髮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並提出一個簡易的月球探測方案。但這個方案未能實現。原因是當時我國對月球探測尚未提出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缺乏長期和有深度的科學探測目標,而且國家的航天基礎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紮實,當時只能做到簡單的環月飛行。
從1999年開始,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方面系統論證了月球探測科學目標;2001年中科院通過了對科學目標的評審,並以此科學目標為綱領,開展有效載荷研製。從2000年起,國防科工委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研究月球探測工程的技術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學目標及其實施途徑,落實了探月工程的技術方案,建立了全國大協作的工程體系,提出了立足於我國現有能力的繞月探測工程方案。2004年1月國家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
關於“二鍋頭”理論
記者:您把我國航天技術在國際中的地位比做“二鍋頭”,能解釋一下嗎?
欒恩傑:按航天技術發展水平,可將世界航天國家分為三個方陣,美國、俄羅斯為第一方陣,歐洲空間局、中國、日本、印度為第二方陣,加拿大、巴西、韓國等為第三方陣。
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後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的第三個成員。因此,中國目前雖然處於航天第二方陣,但與第二方陣其他成員相比又要領先一些,所以説是“二鍋頭”。
記者:今年1月,美國宣佈了新太空計劃,要重返月球。歐洲空間局制定了登陸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並提出了分階段的月球探測計劃。日本、印度、烏克蘭、德國、俄羅斯也相繼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測計劃。我國在這個時候開始探月,是否出於國際競爭的考慮?
欒恩傑:上個世紀70年代,我們曾研究過要不要搞深空探測,要不要搞載人航天。當時考慮我們國家的國力還不行,提出“先把地球上的事辦好”。那時候,我們窮,當時科學家有這個想法,但是我們沒有做這個事情。
現在看來,隨著我們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國力的增強,航天實力也大大增強,在發展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是我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有所創造、有所作為的重大舉措。
目前國際上重返月球計劃尚處在起步階段,還未全面展開,正是我們迎頭趕上、一舉擺脫我國月球探測落後局面的大好時機,月球探測的開展,將使我國的空間探測水平迅速跨入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人登月只是時間問題
記者:人類探月分幾個階段?
欒恩傑:人類開展月球活動歸納為探月、登月、駐(住)月三個階段。探月是對月球情況進行了解;登月是指人登上月球,進行直接接觸;駐(住)月分兩個層次,駐月是人攜帶設備登陸月球後,人很快返回,設備儀器長期駐紮月球開展探測活動;住月則是人在月球上長期居住、生活和工作。
記者: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進行登月?登月有時間表嗎?
欒恩傑:只有在基本完成“繞”、“落”、“回”三個階段不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後,通過對探測、勘察、採樣取得的基礎數據的分析,再結合國際上月球探測發展情況和中國的國情國力,才能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
中國目前還不具備登月能力,當然也不可能有明確的登月時間表。毫無疑問,探月也是為未來登月做技術積累和準備,探月之後,登月是必然趨勢。
實現月球探測將是我國深空探測零的突破。我國在完成無人航天器探月任務後,將研究載人登月發展規劃,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以及與有關國家合作共建月球基地。
記者:40年來,國際上對月球進行了哪些探測?
欒恩傑:就國際上的探月活動來説,從1958年至今,美國進行了9次載人月球探測,其中有6次為載人登月;原蘇聯、美國、日本和歐洲空間局向月球發射的無人探測器共計87個。(作者:關切 劉洪濤)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