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07:46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3月6日電 中國青年報今日載文説,在北京,很多人發現,夜幕降臨以後,越來越多已經建成銷售的樓盤,只星星點點地亮着燈光,説明空置的房子在增加。本來應該高興的北京市民,卻怎麼也樂不起來,因為,即使越來越多的房子沒人買,當地的房價依然持續堅挺。
2月,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驗證了大家的感受。2005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達1.14億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14.2%,規模超過2005年上半年房屋竣工面積。而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5年末,北京市全市空置商品房面積達到1374.2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空置799.7萬平方米,比年初分別上升31.0%和10.5%。
空置的房子越來越多,是否導致了房價的下挫?從北京市統計局給出的數據看,答案是否定的。2005年,北京市全年商品住宅期房平均價格為6725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2%。而同年上海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6698元/平方米,漲幅僅為4.9%。
近日,在國家統計局對70個大中城市今年1月住房價格的監測中,北京更以8.4%的增幅成為當月價格上漲最快的特大型城市。這些數據表明,北京空置面積與房價的雙高,使越來越多的房子面臨着有價無市的尷尬。應該如何看待?“從規模上看,房屋的空置率是上升了。”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産處處長趙路興介紹説,2004年之前,全國房地産市場的空置問題就很突出,那時候就有差不多9000萬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處於空置狀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如果再加上2005年12月的情況,估計房屋空置的數字比1.14億平方米還要高。
但趙路興認為,看待房屋空置問題要區分空置年限。一般來講,空置3年以上的稱之為積壓,一年以下的,“那是處於待售狀態的房子,處於正常銷售期”。1年至3年之間沒有售出的房子則是通常意義上的空置房屋。
趙路興認為,這幾年中國開發建造的房屋,從技術含量、環境、戶型、結構等方面來説比以前都進步很大,好房子不可能沒有市場,“位置好、戶型現代、環境好的房子空置情況並不明顯”。1.14億平方米空置的房子更多的是分佈在大城市的郊縣、戶型落後的房子,“這些房子已經不適應市場的需求。”
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5年北京市空置的商品房中,空置一年以上的佔了近三成,達到27.7%,77.3%的空置面積在三環路以外。“我國目前的房地産市場仍是供小於求。”趙路興説,2004年之前,中國房地産市場供給略大於需求,但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産進入新階段,供給小於需求。
他分析,造成這一轉變的原因包括:從1998年開始的刺激住房消費的政策開始顯現效應,人們開始改善自己的生活,購買更大更好的房子;股市不景氣,大量股市資金退出來進入房地産市場;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2004年全國城市拆遷改造的面積就達8000萬平方米。人們的住房需求空前高漲,但由於銀行信貸資金管理更加嚴格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産的供應並沒有同比上升,從而造成了房地産供不應求的局面。
而此前,有媒體報道,央行金融報告曾提及北京房地産業運行中的三大階段性矛盾———
一是宏觀調控與房地産價格上升。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在於北京房地産價格補漲,域外購房及全額付款購房比重較高,土地定價模式、租金收益支持等多種因素促使房價上漲。二是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大幅回落。土地管理模式改變使分散開發變成了統一開發和供給,開發資金籌集渠道受到了限制。三是普通住房空置與居民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北京居民收入呈現出分層走勢,開發商迎合高收入需求並拉高普通住房價格,造成房地産供求矛盾,導致空置率上升。
就北京房地産市場的“雙高”現象,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研究員況大偉也給出了解釋。
況大偉認為,儘管目前房地産的空置面積在增長,但商品房的供給仍然小於需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房地産開發商們對自己開發的樓盤很有信心,覺得肯定有人買,所以儘管空置面積在增加,也絕不肯降價出售。“土地既有生産要素的屬性,同時還有資産的屬性。”況大偉説,當市場供小於求的時候,土地的生産要素屬性降低,人們將其作為資産進行保有。目前中國的房屋空置應該是結構性的,距離遠的房子出現空置的更多,尤其北京這樣一個單一中心的城市尤為明顯。
但況大偉認為,中國目前的房地産市場壟斷程度很高,價格不合理。經過研究,中國目前房地産的價格偏離其邊際成本的程度很高,“以北京為例,房地産價格的60%都是非成本的因素,這説明這個市場壟斷程度很高,價格很不合理,房地産業的利潤很高。”
況大偉反對房地産的成片開發,反對大盤,建議對房地産業實施價格管制,計算出開發商開發樓盤的邊際成本,由政府給出一個限價,接受不了的開發商自行淘汰。同時鼓勵更多的開發商競爭,把大項目化成小項目分給更多的開發商來做,以防開發商相互勾結形成價格同盟。(李松濤)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