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駕馭經濟全局
——《焦點訪談》特別節目《執政興國》(七)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31日 19:20)
央視國際消息(焦點訪談):2001年是“十五”計劃的起始之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這與我國這幾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密切相關。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東南亞國家,全球許多地方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經濟和貿易增長明顯減慢。與此同時,歷經2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出現歷史性轉折,由短缺走向過剩。在國際經濟環境急劇變化和國內市場約束雙重作用下,中國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內需不振,出口下降,投資增長乏力,經濟增長速度回落。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積極應對,果斷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由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向積極穩健的財政貨幣政策轉換。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財政預算調整方案,決定由財政部增發1000億元長期國債,這標誌我國積極財政政策正式實施。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包括:增發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實國有獨資銀行資本金;調整稅收政策;先後三次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等。從1999年開始,國家又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擴大信貸規模,調整收入分配政策,激活假日經濟等手段,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國家駕馭宏觀經濟的政策手段越來越靈活,採取的措施越來越有針對性,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果越來越明顯。1999年以後,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包括繼續增發國債;進一步調整稅收政策;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補助;實行“債轉股”;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在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1999年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7.1%;2000年增長8%,首次超過萬億美元,扭轉了自1993年以來連續7年增速下降的勢頭;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了7.3%;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8%。 (整編:李錦)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