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6日 08:32 來源:
中新社紐約四月十四日電 題:胡錦濤訪美前瞻:胡布會──探求大國關係新模式
中新社記者 劉小青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兩位領導人自去年以來的第三度見面。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元首的這次春天裏的會晤將會給兩國關係乃至世界格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人們有理由給予更多的期待。
快速發展的中國在當今國際舞臺上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於中國的崛起,一些國家尤其是西方社會在一段時間中抱有疑慮,將其視為一種潛在的或現實的威脅,而沿襲冷戰思維定勢的人更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狂躁和不安,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
國際政治專家、紐約政治學系終身教授熊?説:威脅論來源於早些年學術界風行一時的“實力”與“權力均衡”學説,這個學派的大師級人物華爾資(Kenneth Waltz)發表於六年前的一篇文章説:自十七世紀有現代國際社會以來,次強國家一定會挑戰頭號強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世界政治的古老法則。而美國芝加哥大學知名教授約翰?密爾希墨(John Mearsheimer)在他的皇皇巨著《世界列強之悲劇》一書中更是直言不諱:美國未來的威脅與挑釁將來自中國,美國應在中國尚未實現崛起之前,將其打壓下去。在四、五年前,這些觀點是國際政治學的主流思想,加之有上個世紀初德國、日本在強大後發動戰爭改變世界格局的歷史教訓,從而使“中國威脅論”得以大行其道,且至今余波未平。
但在最近兩三年中,主流學術界關於世界權力制衡的觀點已經發生蛻變,熊?説,新的“權力過渡”理論認為,一個國家實力增長的本身並不足以帶來戰爭,關鍵看這個崛起的國家是否對世界的現狀有共同的看法。在國際政治學界享有盛譽的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羅斯克阮斯(Richard?rosecrance)進一步闡述:重要的是一個新的強國的“意圖”,除非一個新崛起的強權有改變世界格局的意圖,沒有理由一定認為它會與既存的強權挑戰。與此同時,今日之世界經濟相互依賴之深,已非任何一個國家能單獨挑釁與改變,美國也不例外。媒體在解讀當今國際關係時這樣表述:為什麼中美雙方在處理兩國關係時如履薄冰,因為代價是原來的百倍。
西方學術界的這些觀點破解了中國威脅論的迷思,美國政府顯然是接受了學術界的這些主流思想,反應在美國政策上的是摒棄戰略競爭對手的界定,把中國定位於“利益相關者”,布什近來不斷強調指出中美關係是重要的和複雜的,他管理團隊的重要成員也在多個場合闡釋這個定位。有專家認為,目前的中美關係定位是布什政府最近幾年外交政策中最具創意的一個亮點。
事實上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努力與國際接軌,維護現行合理的秩序和“具有道德的權威”,猶如一個小心翼翼的舞者。中國希望國富民強,實現這個古老民族的復興。中國的經濟發展靠的是自身的艱苦奮鬥和與國際經濟的融合,靠互利互惠,而非對別人利益的巧取豪奪,中國將這個進程稱之為和平崛起。
另一方面,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之中,力所能及地承擔大國責任、擔當大國角色,在六方會談、伊朗核問題、國際反恐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胡錦濤主席去年在聯合國首腦會議上發出呼籲:共建一個和諧的世界。這就是中國的“意圖”,中國沒有改變世界秩序的“意圖”,中國正在為建設和諧世界作出積極努力。
美國《時代》雜誌發表的一篇評論説:“在歷史上,很難找到一個比當今中美關係更恰當顯示大國勢力平衡的政治例子”。美國定位中美關係“利益攸關”,中國力倡“建設性戰略合作”,中美兩國對新型的大國關係都有了自己解讀,儘管目前兩國在擁擠的國際舞臺上難免發生碰撞和摩擦,儘管雙方還有多方面的差異和分歧,但共創和平、和諧卻是兩國的共同追求和使命。基於此,相信兩國元首在磋商解決兩國間的一些具體問題的同時,會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探求大國關係的新模式、共議大國關係的新思維。
的確,可以預見的是,即將舉行的中美峰會,其意義不單限於兩國關係,將牽動未來歷史的走向,兩國如能全面理解新的利弊得失的意義,很有可能開創新的歷史篇章。本世紀的兩個巨人會有不少爭吵,但四月的“胡布會”展現的應該是笑容。(完)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