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1日 13:50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既然我們的父母在當地打工,肯定對當地的經濟建設和地方稅收有所貢獻,而且國家還有九年義務教育撥款,為什麼我們還要交昂貴的借讀費呢?”隨父母從四川來到北京的11歲女孩陳彥宏提出的教育公平的意見,10日獲得“十一五”規劃綱要公眾建言獻策獎。(4月10日 新華網)
據悉,“十一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歷時約2個月,30個省區市共有5000多人次提出了數萬條建議。在綱要中,已經將相關內容作為“十一五”期間要着力推進的重大戰略任務。
可以説,“十一五”規劃綱要在今年的“兩會”上獲高票通過,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納民意、聚民智”而贏得民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這是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的根本保障,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動力源泉。
從“十一五”規劃廣納民言中不難發現,時下政府正敞開胸懷善納治政之策,腳踏實地博采眾家之説,廣開渠道訪民情、察民意、聽民願、安民心。尤其是網絡平臺的構建,民意更是源源不斷地匯聚中南海,成為着力打造透明、民主、高效、務實政府的一道亮麗風景。
在去年“兩會”期間推出的“總理記者招待會你有何問題問總理”,網民踴躍發表意見提出幾百個問題,溫總理一一瀏覽,並動情地表示政府將“認真考慮”。而在今年的“兩會”上,網民提問竟達幾十萬條,總理稱其為“民意直達高層直通車”,高層與民意互動在此得到了最好的實踐。而中國政府網站的正式開通,更體現了政府對民意的尊重和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誠意。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這是我們事業的根基。而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舉措就是廣納民意,問計於民。換言之,只有民意、民願、民生在政府的一切重大決策中得到最大化張揚和順暢,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得到最有力的保障和發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也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執政方式。民意走進了中南海,寫進了“十一五”規劃,這是責任政府的應有之義,這是13億人民的福音。(作者: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