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貧困鄉鎮何時能輕裝前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6日 16:2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記者近日在貴州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採訪時發現,隨着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入,兩省區長期積累而未妥善解決的鄉村債務如同“緊箍咒”一般,束縛鄉村幹部手腳,制約鄉村兩級發展,鄉村兩級幹部萌生不作為思想。(4月5日《新華網》)

  眾所周知:近幾年包括農村稅費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無疑給9億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但是一些貧困農業鄉鎮,由於經濟基礎薄弱,産業結構單一,又沒有什麼像樣的企業,原來鄉財政收入構成主要以農業稅為主,工商稅收比重很小。隨着農業稅取消後,鄉財政深陷“斷炊”窘境,然而鄉鎮支出仍然和以前一樣。這樣導致鄉鎮裏的常規性開支嚴重不足,産業結構調整費用等其他臨時性開支更是沒有出處。加之原來的欠債,壓得貧困鄉鎮更難以輕裝前進。

  為防止農村基層政權進一步深陷負債泥淖,儘管去年,各省區按照中央相關會議精神相繼出臺文件,層層建立消赤減債目標責任制,明確規定所有鄉村一律不許出現新債。由於沒有明確的操作依據和辦法,加之“一事一議”又很難操作,使貧困鄉鎮“會難開、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現象廣泛存在。然而,要辦事、要發展都得花錢,而縣財政只保工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連基本辦公經費都保證不了。結果形成了舊債難還又添新愁,為民服務只能是拿嘴應付了,於是一些鄉村兩級幹部就産生了不作為思想。由於幹部不能為民辦事,所以有時他們都不敢面對群眾。如何使貧困鄉鎮能輕裝前進呢?

  首先,中央應加大對貧困地區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應管好用活扶貧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此,上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在具體工作中,多做調查研究,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要進一步提高地方産業經濟效益,並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的自我發展能力。同時,要引導鄉鎮幹部,改變過去那種單純靠救濟扶貧的思想,要引導他們促進商品經濟思想觀念在貧困地區的傳播和形成。

  其次,深入調查研究,選擇重點落實扶貧工作。為了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由“輸血型”逐步向“造血型”轉化,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上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應經常深入貧困地區進行調查,與當地一起研究扶貧致富工作,落實發展方向。尤其要突出抓好整村推進工作,要以主要精力指導各地選好項目,用好資金,保證項目質量。同時整村推進項目的選擇一定充分尊重貧困戶的意願,按照農民想幹啥、能幹啥就支持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

  再次,要大力扶持貧困鄉鎮龍頭企業,積極探索産業化扶貧的新路子。要緊緊圍繞貧困地區實際,抓好産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發展有地方特色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農民建立比較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在農民自願和尊重企業生産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實現訂單種植或訂單養殖,合同銷售,減少市場風險。大力扶持貧困地區興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公司+協會+農(牧)戶”的産業化扶貧開發新路子。

  總之,貧困鄉鎮要加快發展,必須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形成合力。要明白: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競爭力。要集中優勢資源,培植特色産業。要使自己的産品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要找準自己的特色優勢,集中力量發展特色産業,形成競爭力。要不斷整合優勢産業,實行集約式發展。要促進優勢互補,開展對外合作。貧困地區的優勢在於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廉,劣勢在於投資不夠、科技水平不高、研發能力不強。因此,上級部門要引導貧困地區加大與科技密集區、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揚長避短,變劣勢為優勢,不斷增加貧困地區的發展能力,真正讓貧困鄉鎮輕裝前進。 (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