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聚焦行政成本 行政管理費用瘋漲原因何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3日 07:57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京華時報消息:

   新聞 近年我國行政管理費用瘋漲

  據新華社3月8日消息,“我國行政管理經費增長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經達到世界少有的地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行政管理費用的增長還在上升。”任玉嶺委員説。

  目前我國共有1.2億人口生活困難。而1978年至2003年25年間,我國的行政管理費用已增長87倍,高於同期財政收入增長和GDP增長。行政管理費用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僅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將2003年行政管理費用同2000年相比,三年內增長1923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3%。

  直評 行政成本攀高不可漠視

  摘編自3月8日《工人日報》新聞,在我國,行政成本過高是一個長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尤其是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萬眾矚目,然而,資金投入不足卻常被用來“遮羞”。在這種背景下,任委員劍指行政成本不斷攀高,可謂一針見血。

  眾所周知,不少地方財政支出主要用於承擔財政供養人口的工資,以及向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提供運轉開支。一方面,由於許多地方的財政供養人口過於龐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財政不堪重負,甚至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文山會海、“餐桌腐敗”、“車輪腐敗”、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規模地侵吞有限的財政資金。此外,一些地方財政供養人口中,還混有不少“吃空餉”的“蛀蟲”。最近,僅四川省就清理出3.7萬多。“吃空餉”人員,每年冒領經費達6400多萬元。河南也清理出2萬多“吃空餉”人員,涉及資金1.53億元。這無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財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甚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誘發官員腐敗等一系列相關問題。對此,不可不察。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解決民生問題的資金就可能受到影響,有時甚至很難得到保障。

  在我看來,要遏制住行政成本不斷攀高的勢頭,首要的就是應當大力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這正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任務之一。繼續轉變政府職能,讓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減少政府插手市場能夠解決的事務,確保政府集中財力解決民生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減少財政供養人口。同時,大力壓縮會議、公款招待、公務用車等開支,降低行政成本,造福民生。(宣華華)

  求是 沒有討價還價必有昂貴政府

  摘編自3月7日《燕趙都市報》新聞,每年兩會,“中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問題都會以不同的“議程形式”被代表議案直觀地“設置”出來。

  正如市場上不能討價還價的商品必然會昂貴一樣,“公務成本”如不能討價還價,也必然會昂貴無比。中國許多事務的改革走的是一條“政府主導”之路,即由政府來組織和控制資源的配置。但有一項改革是萬萬不能由政府主導的───就是針對政府自身的改革,必須由“公眾主導”和“市場主導”。最典型地表現在政府運行成本的改革上,如果由政府自己主導,讓官員自己決定花多少錢,成本必然會趨向無窮大。

  政府主導事關公眾福利事務的改革,公眾主導事關官員福利和政府運行成本的改革,只有這樣的改革事務安排,才能形成一種討價還價的改革博弈機制。當下的問題正在於,一些地方政府壟斷了對所有改革事務的“主導權”,公眾根本不能討價還價:公車改革如何對官員進行補償,政府説了算;本地財政收入增加了如何對官員進行獎勵,政府説了算;公務員工資漲不漲如何漲,公眾也只能當看客。一些地方弄出些老百姓根本看不懂的“天書預算”,毫無接受公眾監督的誠意。

  政府本質上是一攬子公共産品的集合物,公眾納稅供養政府的目的正是為了獲得廉價的公共産品。因此,財政必須是民主的,民主財政下才會有廉價政府,而民主財政的本質就是“討價還價”,讓公眾主導事關官員福利和政府運行成本的改革。如果公眾失去討價還價的權利,政府必然趨向於“量入為出”,行政成本必然會趨於無窮大,“行政成本25年增長87倍”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曹林)

  辨析 不合理財政支出結構亟須糾正

  摘編自3月8日《羊城晚報》新聞,政府的財政開支怎樣才算合理?進一步説,政府的規模怎樣才算合適?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這都不容易回答。財政支出的合理與否,既要看支出的總量以及這個總量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也要看總量的內部構成,即支出的結構。目前學術界中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財政支出的結構不合理,是最突出的問題。

  政府的財政支出,主要分為三大類,即經濟性支出、社會性支出,以及包括行政管理費和國防費用在內的維持性支出。行政管理費所包含的內容是,行政管理支出、黨派團體補助支出、外交支出,以及公安、安全、司法、法院、檢察院等機構的支出和辦案費用補助。一般的規律是,隨着經濟發展,政府支出中的經濟性支出和維持性支出的比重趨於下降,社會性支出所佔比重上升。

  我們目前的問題在於,行政管理費的比重和增速都太高,而社會性支出比重偏低。應當承認,中央財政在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從1997年至今,已有十幾倍的增長。但是,按《教育藍皮書》裏的數據,從1995年至2003年的8年中,文教事業經費在財政支出結構中的比重僅增加了不到1%,與此同時,行政管理費增加了4.4%。

  按任玉嶺提案所建言,嚴格堵塞行政管理費方面的支出漏洞,我們將可以指望財政支出結構朝合理方向發生積極轉變。倘若問,如何保證這種積極轉變的可持續性?答案在於,經濟增長方式要重構,政府職能要轉變,民主監督要加強,信息數據要完善並且公開。(郭巍青)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