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CCTV.com消息(記者陳卓):目前,我國農村有鄉鎮黨委3.75萬個,村黨組織64.5萬個。由於資源分佈、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多方面原因,各地區農村的情況五花八門,特點不一,其中又以東西部的差異最大。新農村建設必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不能用“萬靈丹”搞一個標準。就這個問題,本網記者分別採訪了青海省委書記趙樂際和東莞市市長劉志庚。
西 青海:實事求是,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
青海省位於我國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2005年,全省生産總值543億元,年均增長12.0%。改革開放後,青海省一直以高速度發展,但是和東部沿海城市相比,仍然是欠發達地區。“自然環境嚴酷,經濟發展不足,工業基礎薄弱”,青海省委書記趙樂際代表用三句話點出了青海的特點。他介紹説:“青海省360萬農民中有120萬人的年人均收入低於國家貧困線994元。在這種情況下,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必須是從實際出發,解決農牧民的基本生活,甚至是生存問題。”
| |
人大代表趙樂際慷慨而談 |
趙樂際代表總結了三個方面作為青海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點。
首先,要改善農牧民的生存、生活環境。在青海,農民,特別是牧民的生活環境非常艱苦,有超過二萬戶牧民居無定所,仍然過着游牧生活。這是當前需要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幫助他們定居下來。同時,在溫飽、醫療、計劃生育等民生問題上加大投入,提高農牧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要提高農牧業的生産力,改善生産條件。主要指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公路、供電、水利等方面。
最後是要加強和諧牧區、和諧農村的建設,包括家庭、鄰里和民族的和睦。
趙樂際代表生動的舉例道,在青海省一個村裏就可能有多個民族,甚至一個家庭就有幾個民族存在。他風趣地説:“我們可能經濟發展上差距大一點,收入低一點,但是心情上要爭取好一點,就是和諧一點。”
東 東莞:加快步伐建設新農村,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
東莞位於珠三角黃金地帶,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以來料加工為起點形成了製造業的重鎮,有人戲稱“東莞堵車,世界缺貨”。2005年全市生産總值超過2812億元。東莞市市長劉志庚代表認為溫總理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分而治之”説出了其中的關鍵。結合東莞的情況,需要加快步伐建設新農村,特別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
| |
代表劉志庚為在京的東莞籍老鄉介紹家鄉新貌 |
劉志庚代表説:“發達地區建設新農村面臨的普遍問題是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情況下,精神文明建設不足。規劃和觀念相對滯後。舉個例子,東莞的村委會改為居委會,就是我們説的‘村改居’。好像一下子脫開了一個‘農’字。但是農民的觀念並沒有跟上,甚至還有很多封建迷信的東西殘留。同時,農民的素質仍然需要提高,否則儘管家裏的裝修很好,但是公共衞生卻比較差。我們開玩笑説這是‘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
要解決這些問題東莞的思路是首先仍要保持發展,只有保持高速的發展,才能有實力去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二點要抓教育。劉志庚代表解釋説:“教育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加強科學文化的教育,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二是加強法制教育,加強農民的法制觀念。對於未來的新農村建設,近期是抓經濟,長年一定要抓教育。”
責編:陳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