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10日 10:13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張旭東、劉錚
從“投資-消費-外貿”到“消費-投資-外貿”,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格局正面臨重大調整,消費有望逐步取代投資擔當“主引擎”。
眾多代表委員注意到,“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立足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發展,把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基本立足點,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消費與投資、內需與外需協調拉動轉變。”
投資和外貿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即便是在近3年宏觀調控的約束下,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始終保持着25%左右的較高增幅。“十五”期間,國內投資率由36%上升到44.8%,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例也由43.9%提高到60%以上,而消費率由61.5%下降到50.7%。
“這種增長格局,雖然可以取得短時期的快速增長,但會助長增長方式更加粗放,也會加大經濟增長的不穩定性。”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俞國生認為,更加重視消費的拉動作用,有利於保證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近兩年,一些行業投資過快增長,已經帶來産能過剩的後果,而以粗放模式低水平增長的外貿,雖屢創順差新高,但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
基於此,中國政府下定決心,擴大內需,啟動消費,重新調整“三駕馬車”驅動姿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投資中心將向農村傾斜,同時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注重優化進出口結構。
可喜的是,近兩年消費增速已比前幾年有所回升,從9%、10%的增幅回升到12%左右。“如果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再大一些,將是我們期待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
王一鳴認為,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衞生方面的投入,將降低農民的相關開支,增強其消費能力;國家加大對公共服務的投入,也能夠有效降低低收入群體的相關支出,逐步放大他們的購買能力。
與此同時,投資的增幅正在國家宏觀調控作用下逐步呈現回落勢頭。政府通過産業政策、行業准入等經濟和法律手段,抑制投資過多進入過熱行業,鼓勵進入薄弱環節和高新技術行業。雖然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但已開始見效,鋼鐵等行業投資過熱正在回落。
但是,制約消費的因素也很多。俞國生代表指出:“消費依然是我們的‘軟肋’。很多情況下,人們不是不願意消費,而是收入水平較低,沒有進一步提供消費層次的能力;或者市場提供的消費種類和水準不足,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
由於以上種種不確定因素,“三駕馬車”格局也許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調整。“我們這個階段還是以建設為主,還要發展,投資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説。(完)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