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局出發,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涉及到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項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民主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全面推進的綜合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文化建設,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徑。繁榮、健康、文明的農村文化既是建設新農村的內容,也是建設新農村的目標和標誌。新農村文化建設政府責無旁貸,但建設主體是廣大農民。
毋庸諱言,當前農村文化的現狀是不能令人滿意的。改革開放28年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後,農村文化生活比較貧乏,這不僅制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也制約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這是許多地方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折射出當前農村文化的單調、乏味和落後。而賭博、腐朽、粗俗文化和封建迷信卻大興其道,一些地方到了氾濫成災的地步,這與“鄉風文明”的要求極不適應、格格不入。
廣大農民要當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首先要提高整體素質,使自己成為新型農民。大力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民,確認農民的主體性地位,也是堅持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體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固本之策。目前廣大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較短,整體素質不高,要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性力量還存在較多局限性。這就需要黨和政府統籌規劃,建立健全農民的教育保障制度,根據農民的實際需要,結合開展的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保障對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農民科技文化培訓和農村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大力實施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農業遠程培訓工程,為廣大農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産品、公共服務、智力支持、能力培養和精神食糧。
廣大農民要當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政府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和扶持必不可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村生産力水平、促進農民增收是中心。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農村文化的相對落後,是制約農村發展、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設先進的農村文化,造就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基礎。在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時,不能有偏廢,應着力農村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的投入。我們欣喜地看到,1998年國家正式啟動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作了表率。截止到2005年底,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資金34.4億元,基本解決了全國11.7萬個行政村和8.6萬個自然村共9700萬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深受廣大農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廣大農民要當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農村黨支部的引領作用是關鍵。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千頭萬緒,黨支部的組織協調作用非常重要。“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選好一個人、富了一個村”,這些流行於廣大農村的順口溜,反映了農民群眾的期盼,也是對在搞好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村幹部重要作用的最好概括。班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最關鍵的是有一個好的&&人,因此,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首先要把基層黨組織的“班長”選好。就是要有像王樂義、吳仁寶那樣的勇於改革創新,堅持求真務實,清正廉潔,勤奮工作,時刻想著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好&&人,才能真正把新農村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廣大農民要當好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他們已經有了成功的探索和生動的實踐。河南省蘭考縣不少村子建起了自己的文藝隊,節目以“平民文化”為主,由身邊人演身邊事,讓農民自娛自樂,還舞臺給農民,貼近鄉土農村生活,相對於 蜻蜓點水式的“送文化下鄉”,這是一支永遠不會走的文藝隊。廣東湛江市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他們組織專家對醒獅、貔貅、陶鼓、儺舞、木魚歌、山水歌、涯歌等民間藝術的傳統套路、服裝、道具、音樂等進行改造,提高其觀賞性和藝術性,使之成為內容健康活潑、表演可親可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為建設和諧農村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新農村建設是惠及億萬農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廣大農民不但是物質生産的主體,也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我們相信,通過農民的自主創造,農村文化建設就一定能夠開創新局面,豐富多彩的文化必將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作者: 晨曦wt)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逯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