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02日 13:42 來源:
今年春節筆者回老家農村一趟,發現農村變化確是不小。現在是不愁吃,不愁穿,還蓋起了兩層或三層的樓房,一些農戶也過起城裏人的生活,不僅彩電、冰箱、洗衣機、太陽能等應有盡有,還用上了自來水,可以用電燒水做飯,既方便又快捷,告別了肩挑背馱的歷史。據筆者與一些鄉親們談心:儘管現在農業稅不交,國家還發糧食補貼、農機補貼等,鄉親們對建設新農村也充滿信心,但鄉親們在建設新農村時也有許多難處,在新的一年裏仍有新的期盼。
存在的難處主要表現在:一是近幾年種子、化肥、農藥價格只漲不降,假農資時有發生,農村防災抗災能力還很弱,依然沒有改變靠天收的事實。正如一位大爺説:僅靠種田發財是不可能的了。二是現在每家人口都比較少,加之承包的那點田不連片,像孩子尿布一樣,東一塊,西一塊,耕種收割時現代化的機械有力使不上,還得靠出人力、牛力,不僅辛苦,且費時費力。三是雖然近幾年農村交通條件有了很大改變,但是通到田間地頭的路依然是又彎又窄的泥巴路,一遇連陰雨,那就更難走了,更談不上使用農業機械化。四是報紙電視上成天叫農民要調整結構,可他們總有這樣或那樣的擔心:種少了,怕賺不了大錢;種多了,又擔心賣不上好價。五是由於沒有什麼技術特長,又沒經過什麼培訓,他們外出打工,只能賣苦力,不能不正常地享受休息、養老、醫療等各種社會保障,且經常遭遇工資拖欠等。六是農村教育設施依然很落後。城裏的小孩從小就學音樂,可農村學校連個手風琴也買不起。城裏學校還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農村學校場地倒有,可足球、籃球、排球一個也沒有,更不要説城裏的圖書館了。
新年新的期盼:一盼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儘管取消農業稅在內的各項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獲得長足進展,農民收入也有較快增長。但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産業化水平低等問題,導致農業的比較效益難以提高,農民增收步伐緩慢,其中有些增收是靠“減”或“免”出來的。今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第一年,要想取得新的進展,必須加大農業設施投入,加大對農資的打假力度,期盼農業科技常下鄉,建立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不斷縮短城鄉差別,讓農民真正地過像城市居民一樣體面地生活。二盼努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隨着農村産業結構的調整及農業機械化的逐步實施,對農民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村富餘勞動力也將增多。為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勞務輸出的工作力度,每年全國有上億農民外出務工。農民進城是工業化、城市化的必然,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勞務輸出的質量和組織化程度亟待提高。為此,要積極做好農民的技術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農民法律意識,各級政府部門要多為他們撐起維權的保護傘,讓充分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三盼義務教育“政策陽光”早日普照到農村。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農村孩子是農村的未來。他們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決定着農村的發展前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尤其要關注農村教育和農村孩子。當前,各級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多方面促進教育資源向鄉村傾斜,讓農家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樣,充分享受到義務教育的“政策陽光”。(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