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4日 15:52 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23日透露,正在建立的人民法院執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統將要與人民銀行、工商行政管理、房地産管理、工程招投標管理、出入境管理、車輛管理等部門信息管理系統鏈結,實現信息共享,建立國家執行威懾機制,通過限制或禁止被執行人融資、置産、出境、日常高消費等手段,促使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義務。
法律的約束,是一個社會最具有規範性、威懾性的行為規範。但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地方在司法過程中,經常出現執行難的現象。一些對法律懷有崇敬心情的公民,經歷許多曲折打贏了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決,但最後卻得不到執行。這就會讓一些人感到通過法律訴訟的成本太高,從而降低了法律的公信力;而一些違法者也從中看到了希望,感到違法可能並不可怕。因為他們通過轉移資産,或者採取其他手段,使自己的不好的行為沒有受到及時的處罰。
執行難,損害的是法律的尊嚴,破壞的是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當法律的權威受到挑戰,人們就會對社會的公正産生質疑,使他們不願意走合法的程序,而是通過不正常的手段去處理各種問題。因此,建立國家威懾機制對於維護國家法律的威信,增強公民對法制的信任程度都有很大的意義。
要建立好真正的威懾機制,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
一是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有的執行人員不負責任消極執行,有的辦關係案、金錢案阻礙執行,有的則不守程序違法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辦副主任葛行軍對此並不掩飾:“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法院執行隊伍先天不足,後天又培訓乏力,調整、調配困難,造成執法水平不高。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如果缺乏了這個基礎,即使是幾十個部門聯手,恐怕也能以達到效果。
二是加大對地方政府行為的約束力度。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問題仍然存在而且還是相當嚴重,這主要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一般作用於被執行人在本地區、申請執行人在外地的執行案件,由於訴訟當事人分屬不同地方的訴訟案件,民事判決的執行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與地方利益相聯絡,因此,地方保護主義主要來源於各地方政府;各地的地方性立法囿於地方利益而忽視法制性原則;在地方性法規及地方規章之外,濫發規範性文件,濫用行政手段;對國家法律執行不力,下位法違背或架空上位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地方的行為用法律來規範,如果地方政府仍然可以任意行使權力,國家威懾機制只能威懾普通人,那麼威懾機制的作用就要打折扣。
三是加強協作部門之間的有效聯絡。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工作一旦多個部門聯手,往往是紅火一陣子,因為他們之間只是一種配合的關係,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只是一種配合的關係,這些部門是不是能認真負責,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這就要求我們明確各自的職責,加大問責力度,使他們真正有某種義務,從而使他們也感到威懾。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解決好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工作,執行難就會成為歷史。中國的法律、制度將成為一把高懸的寶劍,時刻提醒人們做個遵守法紀的公民,我們的社會生活就會更加規範,我們的政府和司法機關就會有更高的威信。(作者;王君文)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