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28日 11:52 來源:
“人家送我賀卡,我也不能回送明信片啊,那顯得我太小氣了!”王女士的兒子拿出個小本兒,記下同學送給他禮物的價值,依次以更高的價格買來禮物回送同學。20幾天下來,兒子已經先後向她要了幾百元錢了。普遍的現象是,元旦即將來臨,學生之間互送禮物已達到高峰,孩子每天都要為送禮物而煞費苦心。(《瀋陽晚報》12月27日)
隨着元旦節的日益臨近,選賀卡、送賀卡成了孩子們生活當中的一大主題。過節非但忙,更讓人發愁,孩子成天想著送啥禮物。你送我折疊賀卡,我就不能只送你明信片,去年別人先送了我禮物,今年我就要早點回送爭取主動,多數中小學生為“禮尚往來”風氣所感染,在禮物問題上的大費周折,竟然透露出幾分成人世界的人情世故。一重點中學吳同學的喟嘆頗具普遍性,“我是班長,大家喜歡送我,我也不能在同學面前丟面子的!”據了解,往往學生幹部、成績好、人緣好的同學收到的禮物居多,但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些人也往往為如何還禮而費盡心機。
年關快到了,人們送禮相互表示一下無可厚非,“禮尚往來”可謂是中國由來已久的傳統禮儀。送禮是出於禮貌,也是溝通、維繫感情的需要。同學之間彼此送些小禮物,以促進友誼、增進團結,值得大加鼓勵。正如專家所言,從積極的方面考慮,這種行為可以讓孩子適當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節前忙着“禮尚往來”也不例外。中小學生“禮尚往來”,有送必還,還禮有講究。如果越來越多的孩子為“禮尚往來”而煞費苦心,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而奢糜成風,不惜浪費了大量精力而耽誤學習,則未免失之偏頗。
賀卡漫天飛舞凸顯人情世故,就連平常一點都不熟悉的同學之間,一瞬間也變得感情篤厚,熱衷於“禮尚往來”不疲。學生禮物贈送及收受賀卡和禮物的多寡成了衡量人氣的重要指標,學生幹部、成績好的學生通常會收到更多祝福,因為他們是佼佼者。於是,更多的人為了追求旺盛的人氣,將送禮演繹成“人情公關”,學生的“人情債”問題亦隨之而生。本是學生間相互表達友誼的新年祝福,卻鑽進了“實用主義”的怪圈,沾染上醜惡的“市儈氣”,不能不説是教育、社會的悲哀。
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人情消費”,何以如此?有關人士認為社會大環境是中小學生“禮尚往來”的主要原因,而家長的言傳身教亦給學生帶來了更為直接的影響,家長的“示範”作用不容忽視。到了年終,好多家長忙着搞應酬、打點關係,孩子很容易看在眼裏,“落實”到行動上。可怕的是,學生之間盲目攀比、送禮成風的不良風氣,極易讓家庭貧困的學生産生自卑感,不利於和諧校園的構建。尤為可怕的是,長此以往,非但會不利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會對社會風氣帶來嚴重的危害,進而影響科教興國戰略的有效實施。
至於學生個人,也需要反省,毫無財力基礎,一切開銷皆需向父母討要,卻要為“禮尚往來”開銷不菲,且要為迎來送往而煞費苦心,是不是得不償失?如果“大多數孩子並不情願送禮”,為什麼還要耽於無聊的游戲而不思改變呢?看看送出的賀卡都去哪了?據了解,賀卡是孩子們之間表達友誼的最常見的方式,但每年處理自己收到的賀卡,也成了許多同學頭疼的問題,於是,最終賀卡都成了扔進垃圾箱的一張張廢紙。
眾多且層出不窮的禮物送往,非但使得物質上的花費不菲,從節儉和環保的角度,也是為禍不小。日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呼聲正高,許多學校也不提倡互贈紙制賀卡,至於送新年禮物、請吃請喝,更是和中小學生的身份相去甚遠。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沒有很好地加以引導和制止,顯而易見,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想讓不健康的“禮尚往來”叫停,需要由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單方面譴責學生的是非過錯。(郭立場)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