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京報]中國領導人何以頻訪歐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06:44 來源:
    專題:溫家寶出訪法斯捷葡馬並出席東盟會議

  從本月4日起,溫家寶總理啟程前往歐洲,展開對法國、斯洛伐克、捷克和葡萄牙四國的訪問。此前,胡錦濤主席剛於上月中旬訪問了歐洲。短短時間內,中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先後赴歐,表明中國近段時間對歐洲外交的看重,它將使在近年來本已密切的歐中關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在當前時段,重視歐洲對中國來説是必要的。經過20餘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目前已處在一個相對特殊的歷史階段。快速的經濟增長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繁榮,另一方面,也使中國在內外都面臨了不同於以往、更富有挑戰性的難題。

  俗語説: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中國的冷暖只有身在中國的人們,才會有更加深切的體驗。在全球還沒有完全成為“關聯世界”的二三百年前,經濟、政治與文化與歐洲往來不多的中國,曾被歐洲社會視為鏡像,中國的文明成就成為他們鞭策自己的參照;在更近一點的時間,中國則成為“現代文明”概念外的異域風情,滿足了“文明社會”無休止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在西方世界全面接觸中國後,中國文明一度又被強勢國家貼上“落後”的標籤而屢遭嘲諷。

  如今,人類社會在“全球化”的口號與實際行為中,已完全成為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中國在這個全球有機連結的生態體中,逐漸擺脫了往日的“無與倫比的帝國”、“異域情調的東方”和“積貧積弱的亞洲國家”等形象,而成為一個以活躍的經濟社會政策,獲得了快速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提升的國度。

  在往日,歐洲世界曾因對中國接觸增多、了解加深,發現中國遠不如想象得那樣“文明”、“繁榮”而倍感失望。今天,當一個充滿活力、文明富強的中國真的出現在世人面前時,世界有些人卻因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對中國形象的改變産生了心理上的不適應。

  有些人對中國的某些不適應,很大程度上在於對中國了解得還不夠,對中國的內外憂患還缺乏感同身受。

  因為中國的“積貧”“積弱”而瞧不起中國、認為中國無足輕重,這不是一種合理的態度;在中國逐漸擺脫貧窮、初步實現了文明復興後,對中國在建設現代性社會方面所取得的些許成就,又開始滿腹狐疑,同樣沒有必要。

  中國正在致力於和平發展,這不是一種外交姿態,而是基於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在不久前訪問英國期間,胡錦濤主席在演講中説:“現在,從總量上説,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已排在世界前列,但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還排在世界100位之後,中國人民生活還不富裕,中國在發展進程中還面臨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而我國近些年來在國家建設中逐步累積起來的一些問題,如環境污染嚴重、貧富分化加劇、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弱勢群體被忽視感增強等,都將長期影響中國社會的正常運行。

  中國還有着追求和平的優良傳統。從歷史上看,中國所處的東亞國際體系,與歐洲以及後來的西方國際體系明顯有別。這種地緣形態以及內在精神氣質方面的分野,使中國在處理國家間關係方面,其戰略思維有更厚重的人文涵養。這一傳統至今仍有強大影響力,或明或暗作用於中國和亞洲世界在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發展選擇。所以,以單純西方的歷史經驗與知識傳統度量中國的文明復興,並不合適。

  在行前接受法國《費加羅報》記者採訪時,溫家寶也對中國為什麼和如何致力於和平發展,再次做了精彩闡述。首腦外交是促進國家之間的了解、讓世界加深對中國的認識的重要一環。歐洲文明作為近代以來最富有創造力、同時又有着深刻的對話、交流和反省能力的文明,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那樣,與中國文明實際上有着很大相似性。在這兩種文明的碰撞中,一個有着深厚文明底蘊的歐洲,將會因為對中國認識的加深,而增進對中國和平發展的理解,並與中國攜手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與安全。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