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無形的權力何以成了脫韁野馬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1日 14:42)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評論一:神奇的“定力”擊中“疲軟”的制度
王寧(化名)是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一名挂職博士。他作為“中央博士服務團”成員之一,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個地級市當上了市長助理。當他面對500萬元的誘惑時,坦言只能靠“定力”。還認為雖然現在也有許多制度,用來防止大權在握的人搞交易,但制度的空隙還很大。抵制誘惑,目前還是靠思想“定力”。(見《?望新聞周刊》1月10日)
抵制500萬元的誘惑,靠的是人的“定力”,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挂職博士的親身經歷。“定力”真的那麼神奇嗎?制度的空隙能漏過500萬元的“誘惑”,那麼這種制度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呢?誰該為這種制度做出檢討呢?作為公眾,我們應該慶幸遇到這樣一位挂職博士,但是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挂職博士都有這麼好的“定力”,更不能相信所有的官員都有這樣的“定力”,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反思。
“總統是靠不住的”這句話曾經流行一時,因為他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包括官員在內都是自利性的,如果沒有監督,沒有制度的看管,為了利益,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正如托克維爾在總結美國的民情時所説,美國的民情之一就是對官員的不信任,因為他們最接近權力,也更有可能是無賴,如果不用一項權力去監督制約他們,他們有可能把整個國家抱回家。事實上,英美國家的人性預設是“人是無賴”,就是説官員一有機會便會佔便宜,一有權力,他便有可能腐敗。筆者同樣認為“定力”也是靠不住的。那麼為什麼出現了博士靠“定力”來解決誘惑的現實呢?這是一個必須深究的問題。新聞介紹説,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見的權力,聰明的領導應該學會利用隱性的權力。領導就憑自己的位子,遞個眼神、打個招呼或者抽空陪人吃頓飯,不僅會給老闆們帶來“生産力”,也會為自己産生“效益”。也就是博士所認為的“制度的空隙很大”,但是在筆者看來,這既於制度的空隙很大有關,更與公共權力的封閉運行有關。正是權力的封閉性和政府政務公開程度的不夠,才導致了“空隙”。如果一切都放在了陽光地下,那麼“眼神”還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呢?
要想解決制度的“空隙”,必須改變我們在進行制度設計時的人性選擇問題。因為任何制度的設計都不能擺脫對人性的選擇問題。我們經常把官員看作“聖人”,相信道德教化的作用,常常忽視制度的作用。筆者以為,只有當我們認識到政治市場的主體和經濟市場的主體一樣,會利用各種條件和機會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時候,認識到官員的“經濟理性人”本質,才能設計出一種制度“空隙”越來越少的制度。要知道,好制度的任務是讓個體有繼續行善的積極性,而沒有為惡的積極性。
但是僅有這種制度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做到公共權力的公共運行,防止公共權力的非公共運行,這就要求政務公開,沒有公開,就不可能監督,並且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很容易造成官員壓制監督的事實。我國至今沒有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也沒有相應的歸口管理部門,各種形式的信息公開缺少統一和協調。由此導致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形式均由政府部門自身決定,沒有考慮公眾的需要,也沒有法律上的依據,這是造成制度“空隙”的重要原因所在。政府政務公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是讓制度發揮好作用,減少制度“空隙”的必然。我們不應該相信“定力”,只應該相信“制度”和“公開”。只有該公開的公開了,才能減少制度的“空隙”。(作者:朱四倍)
評論二:無形的權力何以成了脫韁“野馬”
王寧是來自中央國家機關的一名挂職博士。1年前,他被下派到中部某省的一個地級市當上了市長助理。一年來的從政經歷令王寧感慨很多。近日,王寧向記者透露了他直面權力誘惑時的思想鬥爭以及運用權力的困惑:無形的權力像野馬。1月10日的報道,王寧認為有形的權力多得讓人羨慕,無形的權力更像匹野馬。
官員手中的權力是實實在在地人民賦予的,怎麼還有“無形的權力”更像匹野馬一説呢?真是奇怪!其實道理並不難懂:權力還是有形的,只不過有些領導變得聰明起來,在為自己牟取私利方面作得不動聲色,宛若無形而已。有些貪官深諳這個道理: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見的權力,聰明的領導應該學會利用隱性的權力,功夫在權力之外嘛!於是,他們就憑自己現有的位子和權力,而不用動真的來實的,只需遞個眼神、打個招呼或者抽空陪人吃頓飯甚至一切按所謂的常規辦理,其實一切都OK了,還不會給人留下什麼説辭和蛛絲馬跡。於是,不僅會給老闆們帶來巨大的“生産力”,也會為官員自己産生巨大的有形無形的“效益”。王寧舉例説:曾有開發商託人捎信給他,如果能幫其低價拿到市中心一塊100畝的土地,回報是500萬元。這是他碰到的一個最大的交易籌碼。王寧感慨:説句實在話,他要的那塊土地,通過行政干預的手段讓給他不是沒有可能,而且不用弄出很大動靜,也不要冒多大的風險。交易的籌碼是明確的,但交易的過程往往是隱性的。也就是説,在王寧所掌握的權力的正常行使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産生為商人謀取利益這一有效負效應。這也許就是“無形的權力”最好的詮釋:既“不用弄出很大動靜,也不要冒多大的風險”,但500萬元就穩穩到手。正是由於“無形的權力”在操作上“不用弄出很大的動靜”,在後果上“不要冒多大的風險”,而在利益上卻是唾手可得的500萬。正是由於“無形的權力”在運作過程中交易隱蔽、發現困難、風險較小、利益巨大,甚至在具體操作上程序合法,許多“明智”的官員何樂而不為呢?如此而往,“無形的權力”豈不成了脫韁的野馬?
預防“無形的權力”成為脫韁的野馬,就需要我們嚴加整飭,特別是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這方面許多國家有先例可鑒。例如,據《國際先驅導報》去年9月24日報道,某日,韓國農林部次官(副部長)金周秀與往常一樣在辦公室公幹,農民協會幹部金某提着一個紙袋進入金周秀的辦公室,一會兒空手離去。這一似乎平常的過程,被稽查人員看在眼裏。隨後,稽查人員突查金周秀的辦公室,發現了金某拿來的紙袋裏裝着12個高爾夫球,從金周秀的上衣口袋裏找出一個裝有100萬韓元現金的信封。原來,金某是金周秀的中學校友,他此次以送高爾夫球為名將現金塞給了金周秀。100萬韓元約合800多美元,只及次官級公務員月薪的五分之一。連稽查人員都覺得,金周秀收受100萬韓元禮金尚夠不上受賄,但隨後金被迫辭職。後來,韓國防止腐敗委員會專門制定了《懲戒適情性提高方案》的文件,規定公職人員即使接受100萬韓元以下的禮品、禮金或宴請,只要查實與其職務行為有關,一律剝奪其公務員身份。雖説尚不夠受賄,但一樣被剝奪公職身份!如果我們的某些官員,接受了某些商人的吃請或者禮品,雖説夠不上受賄,是不是也要“一律剝奪其公務員身份”呢?我們學習的不僅僅是這種些小題大做的嚴肅懲治貪官污吏之道,就要學習這種無縫隙監督的模式:收禮的短暫時間內就被人發現,接着就被稽查人員突查,金周秀幾乎沒有喘息之機?
“從事政治活動的人一旦估計阻力可能來自其無法控制的方面,便常常由於恐遭反對而有所節制”(漢?密爾頓語),只有監督,才能讓“無形的權力”套上韁繩。(作者:馬廷剛 )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