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農村人幸福感強於城裏人?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5日 14:34)
《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公佈的“2004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見《新京報》12月14日)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幸福感本身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調查顯示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讓人有些納悶,甚至讓人大迭眼鏡。這個結論有悖於我們的生活常識,有悖於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筆者至少可以從兩點加以説明。第一,每年因為學費問題而導致農村學生失學和導致學生家長自殺的實踐時有而聞,對這些群體,他們的幸福感能強於城市居民嗎?儘管國家提出了“絕不會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被拒大學校門外”的政策,但是我們還是看到因為籌不到女兒的學費,一位母親在寫完遺書後,服下了100克安定自殺,多虧發現早,搶救及時,才脫離了危險,但是母女倆的悽慘境遇還在繼續,這位未來的女大學生周娜的大學夢還沒有圓。(《遼沈晚報》8月27日)今年這樣的新聞報道已有多則,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區小祁家鎮農民孫守軍在兒子孫大朋8月10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因為無錢湊不夠學費,選擇了服毒自殺來向兒子“謝罪”。還有一個農家孩子考上大學無錢交費,病母為省錢懸梁自盡的辛酸。這些讓人辛酸的新聞可曾讓人感到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強於城市?
其次,由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4:1、1985年的1.7:1,擴大到2002年的3.1:1。如考慮到供水供電、交通通訊、文教衞生、社會保障等公共産品分配上的差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人估計實際上達到6:1以上。在這個背景下,筆者更是難以理解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強於城市居民。據《人民日報》12月6日報道,全國歷年的婦幼衞生監測結果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地區在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以及孕産婦死亡率等方面均呈較大差距,僅2001年間,農村地區的上述4個指標分別是城市地區的2.3倍以上。家庭健康詢問調查,農村兒童低體重發生率和生長髮育遲緩率是城市的4.6倍和7.1倍。並且“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一直是農民醫療保障中的難題。在這些關係到農民生計乃至生死存亡的問題上,筆者絲毫看不到農村居民強於城市居民的絲毫跡象。那麼誰有理由認為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強於城市居民?這難道僅僅是判斷問題的價值標準出了問題嗎?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並且認為只有低一級需要滿足後才能滿足高一級需要。那麼當農民醫療衞生得不到保障,子女上學費用難以承受的情況下,他們的幸福感從那裏來?又憑什麼強於城裏人?
在不少人對“中國人天生就是奢侈品受眾”大發感慨的時候,筆者以為,發佈農村居民幸福感高於城市居民的調查結果,總讓人感到滑稽,啼笑皆非,這樣的調查結果有多少説服力呢?弄不好還會讓人以為,這是一則假新聞呢。或許調查結果真是如此,那也要看能不能反映整個農村居民,否則的話,就是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作者:朱四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