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群眾眼中的周國知——他做的都是實事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1日 17:00)

  新華社武漢10月11日電 楊柳沱村村委會主任熊昌余是我們在椿木營鄉採訪的第一個村民。車子沿公路走了十幾分鐘就停在了路邊,帶我們的鄉幹部説,前面進村的路只能步行。他説,不遠。誰知,這“不遠”,足足讓我們走了近一個小時。頂著淅淅瀝瀝的秋雨,我們走進熊昌余的家。他講述了周國知在修橋和“消茅”中的兩個故事。作為親歷者,他的記憶栩栩如生——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我們村對面是鑼鼓圈村,兩村之間隔著條酉水河。原來的橋是三根杉樹,連接南北兩岸。它不僅是數百村民南來北往之地,更是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自1976年摔死一位老人後,群眾連年要求修橋,可都沒有結果。

  1988年周國知擔任了後壩鄉鄉長,從縣裏爭取到5000元資金,然後發動老百姓投勞修橋。修橋的水泥,要從後壩鄉背到山下,要經過上千米的一個懸崖峭壁,路很難走。(兩位同行的攝像記者親自見證了這條陡峭的山路,他們冒雨下到河邊實地拍攝,上來時爬了差不多兩小時。他們後來説,爬得簡直快絕望了。)群眾都是將一袋100斤重的水泥分成兩次背。但周國知覺得一分袋就會散落浪費,就背一整袋。後來,群眾也都背整袋了。

  光有水泥不行,還得要沙子。周國知自己親自下河淘沙。那會兒剛過春節,河水冷得浸骨頭!群眾都受不了,七八個村民淘了一天沙,還不到一方。這時,周國知又捲起褲腿下水,用腳踩住撮箕,再用鋤頭將沙石勾進來,然後用篩子分離沙石取沙。結果他帶著4個村幹部、加兩個農民,一天干下來淘了兩三方沙。把我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群眾都跟著他幹,一連10天。當時有人帶信來説他家妻子生病,小孩沒人帶,他都沒回去。

  橋通以後,村民們放了兩三天的鞭炮。

  周國知做的都是點點滴滴的實事,為群眾不惜力。我們楊柳沱村254人,68戶,28家為茅房戶。我們村山大人稀,很偏遠。但周國知為消滅茅房戶,差不多走遍了我們村家家戶戶,調查核實,不管有多遠。去年4月左右,他和我一起上4組去核查。周國知早上6點從鄉里出來,跟我會合,我們一起一家一家看。走到離最後一戶袁玉雙家1裏來路時,周國知“胃疼”得走不動了。他對我説,你先上去打個招呼,我靠著歇會兒就去。我去袁家等了半個多小時還不見他上來,就和袁玉雙一起回去接他。他還在那靠著,臉色蒼白,非常痛苦。我們説背他上去,他只讓扶著他,牽著手到了袁家。他連拍照的力氣都沒有了,就教我拍照,他自己做記錄。當時袁玉雙家飯做好了,周國知只喝了半碗荷渣(黃豆磨成漿,加上水和菜葉)。等我們連夜趕回鄉里,已經半夜12點多了。一進屋他就倒在床上,也讓我快去睡覺。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去看他,他已經不在了,去縣裏開“消茅”會了。

  在熊昌余看來,周國知是最好的幹部,他一直十分懷念他。周國知逝世兩個多月時,他用當地流行的《採蓮歌調》編寫了一首唱頌周國知的歌《一腔熱血灑凈土》,教會了很多村民,過春節時吹吹打打到街上去唱。他説:“我們都是自發的。”(新華社記者曲志紅、楊希偉)

  ※ 進入專題:“為民模範”周國知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