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山村裏的貼心民政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0日 18:27)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周國知,土家族,生前曾任湖北省宣恩縣椿木營鄉的民政助理。他情係百姓,用短暫的一生譜寫了勤政廉政為民的動人篇章,得到當地群眾的衷心愛戴。今年九月,在周國知去世一周年之際,記者走訪了他家鄉的百姓。[專題報道]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1983年,周國知退伍回鄉後,曾先後擔任後壩鄉鄉長、椿木營鄉民政助理等職。參加工作25年來,周國知無論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處處以共産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視廣大人民群眾為親人,把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心繫困難群眾,孜孜以求解決特困群眾的實際困難。2003年九月,周國知積勞成疾病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2歲。
今年九月,在周國知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數百名村民從四面八方趕來,前來悼念他們愛戴的周國知。
[詳細內容]
主持人:2003年9月27號,湖北省宣恩縣一位普通鄉村幹部因病去世了。安葬的這一天,鄉親們自發地從幾公里、幾十公里之外趕來為他送行。不久前,在他去世一周年的時候,鄉親們又一次匯聚到一起,緬懷這位他們所愛戴的人。他叫周國知,土家族,生前是宣恩椿木營鄉的民政助理。
記者:您愛人的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時候照的?
汪碧秀 周國知的妻子:不知道在什麼時間照的。
記者: 那照片是從哪兒來的呢?
汪碧秀:當時就在鄉里面,他辦公室的證件裏面。
記者:從他辦公室的證件上面翻下來的。
汪碧秀:翻下來的,確實想找一張照片找不到。
記者:那家裏面過去照過合影沒有啊?
汪碧秀:沒有,那張遺像就是合影,一家四口拿起一張遺像,照一張闔影。
解説:據周國知的愛人講,由於工作關係,周國知曾保管着公家的一個相機,可到最後,他沒給家人以及自己照過一張的相片。儘管沒有留下相片,可是鄉親對他卻沒有絲毫淡忘。在周國知去世一周年的時候,趕來為他上墳的村民達數百人之多。他們看望自己所愛戴的人,並把周國知稱作是山村裏的貼心民政。
記者首先來到了後壩鄉。周國知曾在這裡任鄉長,楊柳坨村一位村幹部給記者看了一塊碑,可碑上卻沒有周國知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謝仕銀 湖北省宜恩縣鑼鼓圈村村民:這個地方原來沒修橋的時候,很不安全,就搭着兩個木棒作獨木橋,下雨以後上面很滑,這麼多年以來,一共掉下來七八個人,在這下面淹死了。
何澤奇 湖北省宜恩縣鑼鼓圈村黨支部書記:他奔波了二十多天時間,跑到縣裏面,要開發辦給我們要了5000塊錢,要5000塊錢就買水泥和請石匠。當時周國知他就自己&&,背水泥,背一包一百斤的,從那個山坡上,非常高的坡上背下來。背下來以後,背到這個地方,路比較窄,到這個地方背下來以後,打的石頭,就用那個木料慢慢地用人工拖,一拖一拖就拖到這個地方。
解説:就這樣,一座長15米,寬4米的石拱橋建成了。為了讓子孫記住它的來歷,鄉親給這座橋取名叫“幸福橋”,不但如此,他們還湊錢打了一座功德碑,把周國知的名字刻上去。然而沒過幾天,周國知的名字被鑿掉了。
熊昌余 湖北省宜恩縣楊柳坨村村委會主任:我問到周國知,我講橋頭功德碑上的名字是不是你把他鑿去了?當時他就講,我們作為幹部,為老百姓辦一點實事,就讓老百姓立碑樹名,今後我們辦的事還很多,那老百姓立的碑還有地方放嗎?
解説:1990年,宣恩縣進行機構調整,周國知被調到椿木營鄉任命民政助理,主管全鄉的民政工作。崗位變了,可是他不求功利,但求為民的作風一點都沒變。村民胡頂成今年60歲,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雙腿致殘。這樣,地裏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也是殘疾人的愛人來操持,一家人生活的難度可想而知。
記者:我們看你現在這個身體狀況,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勞動能力了?
胡頂成 村民:沒有勞動能力,兩年就沒有勞動能力了。
記者:兩年前就沒有勞動能力了?
胡頂成:不能下田了。他看我睡的鋪蓋,因為我大小便失禁,他看我睡鋪蓋很臟,經常下來察看,看不行了他就給我換掉。
記者:幫着清理。
胡頂成:化肥,我們種的田,化肥他給我們送到家裏。平時個人省下的錢,贊助我們,因為我們掙不到一分錢,他平時一給我們,就給一百幾十塊錢,這是他個人的錢。
解説:由於地處深山,氣候寒冷,椿木營鄉福利院的老人們幾乎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需要烤火。在這裡,記者聽到了一個周國知到百里之外的建始縣為老人們買煤的故事。
記者:他不是民政助理,是鄉里面的管民政的人嘛。
李宗文 椿木營鄉福利院:本來福利院買煤,是由院長買的,但是他自己看到這些老年人非常的冷,所以他自己忙中抽點空,幫我們去買。我們裝到下午五點鐘的樣子把煤才裝完,走了一整夜。走到石灰窯輪胎扎了,下大車的輪胎很不容易,很不容易下,他和司機兩個忙得不得了,結果他的手都打起了血泡,有的泡破了流出血水,但是他還接着幹。
解説:周國知的家距鄉上有十幾裏路,平時一忙就顧不上回來,可一到家他就喊胃疼,去年過年的時候,家裏殺了一頭豬,妻子挑了一塊最好的肉給他送到了鄉上。
汪碧秀:從家裏背到鄉上,還是不近的,還是有十多裏路。我就背過去,等我一轉身他就送給別人了,送給那個特困戶了。我當時就講,我説你怎麼把肉送給別人呢,自己不吃啊?他就講,我們家裏不是還有嗎,你也不是就這麼一塊肉。
解説:周國知就是這樣對待生活困難的群眾,而他對自己的親屬要求卻十分嚴格,為此親屬們還與他鬧過一些彆扭。
胡恩成 周國知的姐夫:那年發大水,突然滑坡,在我房子後面垮下來很多土,當時把我家的墻幾乎都衝垮了,一漲水,水就往我屋裏灌。我跟老二(周國知)講,我這個屋後頭髮生了滑坡,滑下來的土,把房子地幾乎都要沖倒了。我説你可以幫我去看看,他説這個事我沒法,因為我們現在不能給你解決這個事。我説那算了,我們兩個就當不是親戚。
解説:2002年夏天,一場大風突然來臨,將周國知家以及周邊十多戶村民的玉米全部吹倒。村上把災情報了上去,而在審核救濟清單時,周國知最先劃去的是自己家以及父親家和姐夫家。
記者:那您沒找他説道説道啊?
周東海 周國知的父親:那沒,他給我們做工作,我還説什麼啊。
記者:他是你兒子,你家又該補助,那是不是可以找他説一説?
周東海:那我這麼大歲數了,我不愛為這些事再去找他。
記者:您覺得要説的話,他會同意嗎?
周東海:他要給我做工作,不會同意的。
解説:周國知的家人感到,越是在家事和他的公事發生聯絡的時候,他越在意一個民政幹部的形象,他把自己的工作看得非常重。2003年3月,上級決定當年年底之前讓所有居住在茅草棚中的特困群眾全部搬進新居,聽到這個消息周國知異常興奮,立即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而此時他已經是重病纏身。
周靈知 周國知的哥哥:在醫院通過照光,CT的檢查,醫生告訴我,你弟弟病是肝癌晚期。我當時就含着眼淚跟他説,你是肝癌晚期。他聽説這個以後,沒有對自己病情感到震驚,而是埋怨我,他説我既然得的是這個病,你為什麼要把我送進醫院?我明天一定要回家。
解説:周國知一回到家,便忍着病痛,翻山越嶺將全鄉120多個茅棚戶的資料全部整理完成。一天,他在村民胡柏春家裏協調了工程進展之後,終於支撐不住病體昏倒路旁。見此狀況,鄉領導強令他休息,並給他安排了一位助手。周國知自感不久於人世,便特意將助手叫到了家中,交代了三件事。
魏光榮 椿木營鄉現任民政助理:第一件事情就是倉庫裏的棉被必須要出來晾曬一下,不然要發黴;第二就是外面還有兩位五保老人沒有接進福利院,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情況怎麼樣,迅速了解情況以後把他們接到福利院來;第三件事情,周國知知道我的性子比較急,他説做民政工作要耐心,要細緻,民政不光只是給錢、給物,還要有一個情。
解説:2003年9月27日,年僅42歲的周國知懷着對家人的眷戀,對鄉親的牽掛和對事業的忠誠辭別了人世。
汪碧秀:半年的時候,我總是睡不着覺,雖説他走了,我就像找東西一樣到處找他,就好像他還在我身邊一樣。
村民:我最感激他,他最細緻。
村民:確實我有點悲痛。他對我們的關心是沒得講,好處説不完。
李宗文:所以感覺到,還是對他蠻掛念。
主持人:據周國知的家人回憶,彌留之際,他仍在掛念着兩位尚未告別茅草屋的鄉親。他托哥哥幫其中一戶買瓦,有給另一戶留下一百元錢,為的是動工的時候給大夥買菜,對待困難群眾,他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看似平常的事跡卻有着非同尋常的影響,從周國知的身上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勤政為民的公僕情。
責編: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