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40年後仍青春:紅旗渠精神展吸引各方遊客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03日 17:30)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記者邱紅傑)年逾八旬的楊貴老人精神矍鑠地站在當年他帶領群眾修建紅旗渠的大幅照片前,激情昂揚地對慕名圍在他周圍的群眾説:“紅旗渠精神在40年後的今天仍然充滿生命力,我相信再過40年這種精神也仍然青春,因為這是一種為人民的利益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楊貴任河南林縣(現林州市)縣委書記。當時全縣500多個村,大多數要跑好幾公里取水喝。91萬多畝耕地,水澆地只有1.2萬畝。“那時是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楊貴説,要讓全縣人民真正過上好日子,必須解決缺水問題。

  1960年2月,紅旗渠開工。在那樣一個困難時期,在縣委領導下,林縣數萬人民斬斷1250個山頭,修建橋涵2530座,涵洞299個……1964年,總幹渠通水;1966年,3條幹渠同時竣工;1969年,被稱為“人工天河”“幸福渠”“生命渠”的1500公里紅旗渠灌溉體系基本形成。81人在工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後人統計,如果把修渠挖砌的土石方築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以連接廣州和哈爾濱。

  為紀念紅旗渠通水40年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紅旗渠精神展,吸引了“十一”黃金周的各方遊客。中直機關離休幹部任俊傑,一邊仔細地看圖片説明,一邊在小本子上認真記錄。他説,紅旗渠代表的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太感人了。現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比以前高了,國家比以前富強了,但這種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畢竟我們還要實現更高的奮鬥目標。

  從湖南來京旅遊的劉英華夫婦,邊看展覽邊商量著明年國慶旅遊的時候去紅旗渠看看,要親眼見識一下這個奇跡。

  29歲的傅廣松是河南林州市一名中學教師,他本來是到天安門廣場遊玩,聽説家鄉的展覽在國家博物館舉辦,趕忙過來參觀。看著那些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展品,他乾脆當起了義務講解員。“我是聽著紅旗渠的故事長大的。”傅老師對記者説:“我現在經常把這些故事講給我的學生們,讓他們知道現在的生活是怎麼來的,讓他們記住紅旗渠精神。”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