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重建家園—再訪四川洪澇災區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7日 19:46)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9月初,川渝等地發生特大洪災。7日,《焦點訪談》對此進行了報道。近日,記者再返災區,對災後當地居民生産、生活狀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目前,災區居民生活穩定,各項救援基本到位,大家正齊心協力重建家園。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在受災最嚴重的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天臺鄉,記者調查得知,災情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刻啟動了緊急救助預案,使得近7萬災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災民生活做到了“五有”,即有水喝、有飯吃、有地方住、有醫療、有衣穿。
政府對災民的安置主要採取投親靠友,搭建臨時帳篷,集中安置三種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還在第一時間把新生嬰兒轉移到敬老院集中進行安置。
目前,災民正全力以赴重建家園,但宣漢縣近日又連續降雨,天臺鄉上游的五寶鎮仍面臨再次遭受災害的可能。為此,當地政府一方面組織泄洪,另一方面開始了基礎設施重建工作。截止到9月25日,全縣2160多處塌方道路基本恢復通車。不過,仍有部分地區沒有恢復用電,有關方面正在積極搶修中。
專題:四川重慶遭遇特大暴雨洪災
點擊進入焦點訪談欄目主頁
[詳細內容]
主持人 :9月3號到9月6號,重慶和四川長江沿線的多數地方連續普降特大暴雨。重慶的17個區縣,四川的44個縣市遭受到嚴重的洪澇災害和山地災害。災情一直牽動着億萬中國人的心。中秋、國慶馬上就要到了,那裏的災情和受災群眾的生活怎麼樣?記者來到當時受災最嚴重的宣漢縣進行了採訪。
解説:9月7號,我們報道了四川、重慶的洪災。洪澇過後,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連續出現幾次降水,水情還在不斷發生變化。由於山體滑坡,泄洪受阻礙,地處宣漢縣天臺鄉上游的五寶場鎮仍然面臨着再次遭受災害的危險。
記者: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河對岸的這個體積達4200萬立方米的巨大山體。原址在現在位置的900米之外,原來河對岸還住着很多人家,還有一些公路。9月6號凌晨,發生巨大山體滑坡的時候整個山體就從900米之外位移到了現在這個位置。當時這個河道的水位上漲了21.5米,現在要恢復家園首先到做的就是疏通這個河道,排澇泄洪。
記者:現在正在做的是什麼啊?
鄭建清 四川省宣漢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疏浚排險指揮部副指揮長:掘龍口。
記者:龍口。現在要進行進一步的排洪,最大的難度在哪兒?
鄭建清:目前我們要進行的是把五寶場鎮真正晾出來,最大的難度是在380米處將這些土石方料全部運出去。
記者:這6萬立方米指的是這些,全部都是嗎?
鄭建清:這6萬方相當於一座大山,為什麼要搬出去呢?為了五寶場鎮的水位降低,必須要把河道加寬,要降低(水位)。因為天一下雨可能五寶場鎮的水位要抬高,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可能面對那個山滑坡還會堵塞河道,為此要把這個搬了以後進一步加寬。
解説:9月初的洪水造成全縣2160多處道路塌方,經過緊急搶修現在已基本上修復大部分通車,其它受到破壞的基礎設施也開始修復和重建。記者趕到時,達州市電業部門和宣漢市廣播電視局兩百多人的搶修隊伍正在鋪線架桿緊張工作。
記者:要把這個線拉到哪兒去?
搶險隊員:拉到五寶鎮。
記者:一直拉到五寶鎮?
記者:到中秋的時候天臺鄉和五寶鎮的這些農戶他們能用上電嗎?
劉軍 四川省達州電業局送電工程局青年突擊隊隊長:昨天我們開誓師大會,局裏邊要求在中秋、國慶這兩節來臨之前,必須要給他們通電。
記者:能保證通電嗎?
劉軍:能保證。我們昨天在山上的鐵路已經送電了。
記者:主要是運送哪些東西?
劉軍:導線,還有我們的工器具,水泥、電桿那些全部都要往山上運。
記者:有多少路需要你們徒步這樣抬着走啊?
劉軍:基本上整條線路,我們7公里線路,那邊新建的線路有7公里,都是要這樣抬着走。
記者:你們現在是到前線去是吧?
搶險隊員:對對對。
記者:今天晚上做什麼呢?
搶險隊員:搶險去。
記者:主要是恢復哪兒一塊?
搶險隊員:到五寶鎮。
記者:今天晚上是去五寶鎮?
搶險隊員:對。
記者:那今天這個路通了嗎?
搶險隊員:這個路不通,路不通人上嘛。
解説:宣漢縣一方面在努力恢復基礎設施,另一方面由於洪水衝跨了許多村民的房屋,他們還努力為受災群眾解決吃、住等燃眉之急,安置好受災群眾的生活。在天臺鄉,記者見到一位叫劉海南的老人。
劉海南:我的家就在那邊。
記者:這個是原來你的家?
劉海南:是。
記者:是這個床板?原來這是間廚房吧?
劉海南:是。
記者:這是個灶坑。這原來是個廚房。
解説:劉海南老人在天臺鄉生活了78年,蓋這6間房用了37000多塊錢。這花去了他一生所有的積蓄,但是這一夜之間只剩下這片廢墟。這是他一生中遭遇過的最大的打擊。
劉海南 天臺鄉義和村村民:我有兩天三宿沒睡覺沒休息,兩天沒吃飯,直到(水下去以後)最後吃了一頓飯。
記者:那當時你呆在哪兒?
劉海南:最後我人都病了,我一想我老的又老,小的又小。
解説:正當劉海南老人為一家7口的生活發愁時,天臺鄉的鄉幹部找到了他。
劉海南:(鄉政府的人)頭天跑過來看了,第二天叫我們及時搬家。他們還有人安排組織搬家,他們過來組織的。黨委、上面和上級肯定有批示和安排,要搭帳篷,給我們搭了帳篷,最後就逐漸逐漸地看到政府的人(陸續地)趕來了。
解説:劉海南老人一家7口一共分到了兩個帳篷,還領到了政府發放的救濟糧和衣物等。在老人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其中的一個臨時住處。
記者:這個都是領的是吧?
劉海南:這都是發的。
記者:這些都是呀?
劉海南:是的。
記者:這一包都是?吃的東西發了沒有?
劉海南:吃的東西是發了的,吃的東西(前兩天)發了一次,每人發了15斤米,一個人一斤青油。
解説:劉海南老人只是宣漢縣近7萬災民中的一個,雖然他的生活還面臨着許多困難,但他已經有了一個臨時的家。災情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刻啟動了緊急救助預案,這才保證了災民的基本生活。
晏永和 四川省達州市委書記:我們在洪災當中轉移了27萬異地安置的災民,生活做到了“五有”,就是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安置,生了病以後有醫療,那麼還有一個就是有衣穿。
解説:與此同時,來自社會各界捐助的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送往災區。
王洪模 四川省宣漢縣民政局局長:我們總共接受到捐贈物資,其中糧食60多噸、衣物6萬多件、棉被4000多床以及藥品和其它日常生活品等,總共折資有150多萬元。所有的捐贈物品來了過後我們都及時根據各個災區群眾受災的情況實際,轉運發放到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由鄉鎮人民政府的民政辦公室,根據災民花名冊然後發放到災民。
記者:你家有幾口啊?
村民:我家有3個人。
村民:每次可以領到3斤米。
村民:每天3斤米,3兩油。
記者:夠吃嗎?
村民:夠吃了。
記者:這是政府的救助給的嗎?
村民:吃完了這拿着這個到政府領那個吃的。
記者:劉明長,我看這是9月21號,領了糧食是68斤、6件衣服,其它的有油、面、餅、水這都領了。
村民:嗯。
記者:吃完了以後就再去登記。
村民:吃完了以後再用這個去拿,他就給你寫上。
記者:當時有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安置好啊?
村民:沒想到安置得這麼快。
解説:這次政府對災民的安置主要是採取投親靠友、搭建臨時帳篷、集中安置三種方式。在這次受災的人員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災民,他們是一些出生不久的嬰兒。9月6號凌晨,發生山體滑坡時,天臺鄉義和村村民鄧開琼的孩子剛剛出生不到一個月。考慮這種特殊情況,政府立刻幫助他們緊急轉移到相鄰的一家敬老院集中進行安置。
記者:你們是什麼時候被接出來的?
天臺鄉義和村村民:那是幾號我也不記得,是政府用車子把我們送到這裡來的。那些領導對我們很好,給他拿的奶粉,把這些東西都給他拿齊的,對他很好。
解説:中秋、國慶兩節即將來臨,宣漢縣還給每位受災群眾送去了豬肉、月餅,還有防潮布。此外在這次洪災中全縣230所學校被淹,19萬學生無法正常上課。目前受災的部分學校通過臨時搭建帳篷已經開始了教學工作,帳篷學校響起了孩子們的讀書聲。
解説:在記者採訪的這些天裏,雖然天臺鄉和五寶場鎮的村民還只能點着蠟燭照明,各方面生活條件還十分簡陋,但村民對恢復生産,重建家園已經充滿了信心。受災的村民在縣農業局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已經為最後再趕一次秋種做著積極的準備。
宣漢縣農業局科技人員:栽油菜,栽油菜的話呢,等於白菜這個(間距),這兩端相距一尺二,溝深溝寬一尺。
村民:我問一下,假如我今天栽了個蘿蔔,行距是一尺,窩距可能有個六寸,究竟是稀還是密?
宣漢縣農業局科技人員:剛好差不多。
村民:我就是問一下。
宣漢縣農業局科技人員:就按這種規格來做。
主持人:9月上旬的暴雨山洪給四川和重慶的部分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災害。面對災情,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十分關心,國家緊急調撥了物資和資金支援災區。應該説,目前那裏的群眾生産生活等方面還面臨着巨大困難。但是我們相信,在各級政府部門的組織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援下,災區群眾一定可以戰勝洪災、重建家園。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