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香格里拉——永遠的精神家園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2日 10:05)
新華網昆明9月12日電 這是一塊寧靜的土地,這是一個充滿詩意和夢幻的國度。20世紀30年代,美國作家詹姆斯 希爾頓告訴全世界:在世界的東方,有一處人類精神最理想的家園——香格里拉。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無數的證據可以顯示,希爾頓筆下承載著人類所有美好理想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以雲南省麗江市和迪慶藏族自治州為核心的一個廣袤區域。
儘管希爾頓在他的書中斷言:這裡層巒重圍,江河奔流,交通阻絕,現代文明的春風吹拂不到這裡,然而生活在這片神秘土地上的人們卻以氣吞山河的精神,改變著這方“化外之地”的面貌。
石鼓搶渡播火種
多少年來,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每逢少先隊日都要到紅軍長征紀念碑下開展活動。這裡有紀念紅軍渡江北上的雕像,背後是萬里長江第一灣的壯麗景象。在這裡,歷史與現實被拉得很近,近得在那滔滔江水中,似乎還可以聽到紅軍長征邁出的腳步聲。
“青峰壁立水雲間,南下金沙直北還。神兵天降曾飛渡,萬里長江第一灣。”紀念雕塑的基座上,鐫刻著這樣一首七律。1936年4月25日,由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從素有長江第一灣美譽的麗江石鼓鎮搶渡金沙江,經過四天三夜,僅以7只木船、幾十隻木筏、28個船工,在從石鼓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個主要渡口,神速渡過18000余全軍人馬,將追敵遠遠甩在江對岸。
渡江之後,紅二、六軍團進入藏區,經中甸、鄉城、稻城、理化、瞻化以及德榮、巴塘、白玉等地,翻越人跡罕至的大雪山,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紅二、六軍團改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與四方面軍並肩揮師北上,走過茫茫草地,與中央紅軍會師于甘肅會寧,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回顧紅二、六軍團的長征史,石鼓搶渡是走向勝利的關鍵轉折。石鼓自古以來就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交通要塞,傳説歷史上諸葛亮曾在這裡“六月渡瀘”,元世祖忽必烈也曾選擇這裡“革囊渡江”;68年前,中國工農紅軍又在這裡神兵飛渡。
“紅軍長征過麗江,前後不過5天,在中甸城也僅僅停留了4天,但卻在滇西北高原播下了革命火種。紅軍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滇西北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進行新的偉大長征。”紅軍渡江紀念碑下,已經70多歲高齡的木光之老人講起當年那段風雲際會的歷史,仍然動情不已。
滄桑巨變今勝昔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金沙江一如既往地奔流不息,而兩岸已是滄桑巨變、物換星移。
石鼓渡口濤聲依舊,但是已難尋見當年的古渡和木船。一個現代化的河港取代了它,在離古渡不遠的江岸上矗立起一座航務大樓。投資3000萬元建成的石鼓港,已成為金沙江上遊一個重要的旅遊航運港口。遊客可以在這裡乘坐高速客輪,登上江心的沙洲,遙想當年紅軍神兵飛渡的壯觀;或者從這裡啟航到虎跳峽,穿越激流險灘,遙望玉龍雪山,去感受“金沙水拍雲崖暖”的波瀾壯闊。
今天的石鼓鎮,古鎮面貌依舊,但已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旅遊勝地。“紅色旅遊”和“長江第一灣”是這個千年古鎮遞給世界的兩張名片。
除了旅遊業之外,隨著産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大,種植業、畜牧業、藥材産業也正在成為鄉鎮經濟的支柱。有豐富竹資源和竹編傳統的大新村,今年上半年在國際竹藤組織、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幫助下,開辦了竹工藝編織培訓班和竹工藝加工廠,目前已開發出20多個品種,市場供不應求;保豐樂村96戶人家家家戶戶養蘭花,成為遠近聞名的蘭花村。石鼓是蘭中珍品“大雪素”的原産地,每株“大雪素”價高時曾達12000元,而據統計,全鎮擁有的“大雪素”已不下5600株,儼然成為各族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個大産業。
石鼓,僅僅是滇西北高原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年紅軍經過麗江城時,這裡民不聊生,而今天的麗江市,年國內生産總值已經超過50億元;當年紅軍長征過中甸,這裡還處在封建農奴制社會,而今天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已在向建設全國最好藏區的目標邁進。
文化旅遊圈悄然形成
滇西北高原的現代化,並未損害這裡漢、藏、納西、傈僳等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文化傳統,這裡的大自然依舊是那樣壯美。
1997年12月4日,有著800年滄桑繁華的麗江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是“保存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與自然美妙結合的典型”,人們讚揚它是“當今世界共同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最古老的版本”。
2003年7月2日,滇西北“三江並流”地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金沙江與怒江、瀾滄江並肩從崇山峻嶺間奔流南下,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然奇觀。
2003年8月30日,麗江納西族東巴古籍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産”名錄。納西族的東巴文化,被稱為人類社會的活化石,用世界上惟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書寫並保留下來的兩萬餘冊東巴經,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麗江古城密密麻麻的青石板路上,似乎還迴響著紅軍渡江前夜匆匆的馬蹄和腳步聲。而今天,青石板上紛至沓來的,是來自全世界各個角落膚色各異的遊人。“世界文化遺産”,給麗江帶來聲譽,也帶來繁盛的旅遊業,目前麗江市每年接待遊客已達300多萬人次。
市長和自興告訴我們,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接待國內外遊客174.49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64.1%,扣除去年非典因素的影響,與2002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9.54%;今年8月25日,雲南省第一支旅遊股票——麗江旅遊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標誌著麗江旅遊業發展開始進入資本運作的全新曆程。
2001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如今,與麗江一江之隔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已經一躍成為滇西北的又一個旅遊勝地,一個大香格里拉文化旅遊圈,正在悄然形成。當年紅軍長征途中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山草地,現在成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成了海內外遊人嚮往的“香格里拉”。
歷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金戈鐵馬已成為迴響在曠野中的餘音。留存在今人眼中的,是“香格里拉”的蒼松、綠野、雪山、江河,一派田園牧歌式的寧靜,一派草長木生般的蓬勃。
傳統與現代交融,保護與發展並重。當年紅軍走過的這片區域,正沿著“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斬棘前行。
香格里拉,永遠是人類的精神家園。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