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光:用生命譜寫永恒之光(一)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9日 20:21)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激光,光中能量之王,被廣泛運用於醫學、勘測、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它一閃即逝,燃燒自己,造福人類。一生從事激光研究的中科院院士、著名國防科技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共産黨員馬祖光,正是用激光般的品格,為祖國的光學事業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記者現場】這裡就是馬祖光教授工作生活了整整53年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一項被世界光學界公認的激光領域尖端技術“毛細管放電X光激光”剛剛在這裡被攻克。這也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繼美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第五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琪:“雖然我們幹了八年,但是沒有馬老師這樣的關心指導,這個工作至少還要推遲10年8年的,所以今天當我們作出亮個實驗結果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了我們的老師--馬老師,我們要去告訴馬老師,我們成功了。”
從60年代開始,激光在國際上一齣現便被迅速應用於各個領域。但當時中國的激光研究還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70年代馬祖光和他同事們承擔起組建哈工大激光專業的重任。
哈工大教授 王雨三:“我記得我們專業第一台示波器也是馬老師領著我們在廢品倉庫裏撿來的,結果呢還沒有試波管”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激光專業就這樣開始了起步。1980年,馬祖光作為訪問學者來到德國漢諾威大學,這是馬祖光第一次到德國,但人們至今也找不到一張他和這座美麗城市的合影,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科研當中,馬祖光選擇了當時國際激光研究的一項難點課題。
哈爾濱工業大學退休幹部 馬洪舒:“鈉雙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態躍遷這個課題,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研究過,都沒搞出來,他們希望馬老師換一個課題,馬老師很堅定。”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琪:“德國人當時給馬老師限定了非常苛刻的條件,就説馬老師只允許晚上6點鐘以後,早上9點鐘之前使用儀器,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馬老師沒有耽誤任何時間加緊工作,最後終於把這個實驗做出來了,是在國際上第一個實現了鈉雙原子分子第一三重態躍遷的熒光輸出。”
世界激光領域震驚了,漢諾威大學執意挽留這位才華卓著來自中國的學者,馬祖光拒絕了。
(這是馬祖光1980年從德國寄給夫人孫悅貞的錄音帶)【同期】“人家的國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國家建好,我們現在還是困難的時候,可是我們越是困難越要使出最大的力量,來建設我們的國家。要把自己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
1981年底,馬祖光回到了祖國。他立志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創建一座世界一流的激光實驗室。在國家的支持下,1994年,馬祖光和他的同事們創建了可調諧激光技術實驗室,他創造性的提出了激光介質光譜、非線光學技術、紅外激光技術和激光空間信息技術等多項激光研究領域中的前沿課題,先後組織完成了多項重大科研項目,並在國際上首先實現激光振蕩10項,發現新熒光譜區17個,發表論文達140多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學專家 王大珩:真正能從基礎上面下功夫而得到這樣的成果的,在我們國家的人數是極少數,他是這極少數人中的一個,他應當算是我們新一代的德高望重的典型。
【記者現場】這裡就是馬祖光教授生前提議創建的可調諧激光技術實驗室,它是馬祖光親自組織設計和規劃的。但在最後驗收階段他向學校提出了退居二線的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杜善義:“當時學校還是希望他來做這個主任,但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了要把這個職務讓給更年輕的小他10歲的王琪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王琪:“當時我心裏沒底,怕幹不好,馬老師就拍著我的肩膀鼓勵我説:‘你能行,放手幹,我給你當後勤部長。’”
人才機制的創新,使哈工大光電子學科研究持續迅速的發展起來,光電子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光電子實驗室被評為國家重點試驗室,並達到了世界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十幾個國家和他們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實驗室先後獲得了5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多項省部級重大項目,並取得了一批國際先進,甚至領先的研究成果,為國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的激光事業永遠銘記著馬祖光的名字。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