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關於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7日 19:23)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關於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04年3月6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馬凱

  各位代表: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大會報告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過去的一年,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按照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議,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奪取了抗擊非典的重大勝利,戰勝了自然災害等各種困難,國民經濟呈現出增長比較快、效益比較好、活力比較強的良好態勢,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一)經濟較快增長,效益大幅提高。國內生産總值116694億元,比上年增長9.1%,人均國內生産總值9030元,按現行匯價計算,首次超過1000美元,跨上了一個重要臺階。國內需求增長加快,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5118億元,增長2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842億元,增長9.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2%。

  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全國財政收入2.17萬億元,增長14.7%。工業經濟效益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8152億元,增長42.7%,提高22個百分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3784億元,增長45.2%。工業産品銷售率98.1%。

  (二)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優質農産品面積增加,優質專用小麥已佔小麥播種總面積的38%,提高7個百分點。大宗農産品進一步向優勢産區集中。畜牧業、漁業繼續發展,奶類産量增長25%。農林水利重大工程進展順利。技術含量較高的製造業成為工業增長的主導力量。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增長34%。國債投資對促進結構調整繼續發揮重大作用,一批對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産、發揮效益。三峽水庫蓄水成功,永久船閘通航,首批發電機組投産。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相繼開工。公路新增通車里程4.6萬公里。新建鐵路投産里程1164公里。電力建設步伐加快,發電量達1.9萬億千瓦小時,增長15.5%,新開工和新投産發電裝機均超過3000萬千瓦。第三産業繼續發展,一些新興服務業大幅增長,電話用戶達到5.32億戶,新增1.12億戶。

  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增強。企業用於更新改造的自有資金增長30.2%。非國有經濟投資活躍,集體和個體投資增長22.9%,比上年加快6.1個百分點。集體私營企業的産品出口增長83.1%,成為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三)西部大開發邁出新步伐,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開始實施。西部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退耕還林337萬公頃,荒山荒地造林377萬公頃,治理嚴重退化草原666萬公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青藏鐵路累計完成新線鋪軌317公里。西氣東輸東段全部完工,實現向華東地區供氣。西電東送新增送電能力超過800萬千瓦。新建和改造縣際公路4200公里,又有86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30多萬農戶用上農村沼氣。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開始啟動。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繼續加快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生成。

  (四)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得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繼續推進。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圓滿成功,成為我國高技術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教育事業繼續發展。義務教育取得新進展。全國普通高校招生382.2萬人,比上年增加61.7萬人。公共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先後安排國債資金約60億元,用於防治非典醫療基礎設施、省地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人口自然增長率6.01‰。重點文化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體育等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大,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得到加強。營造生態公益林和防護林205萬公頃。實行禁牧、休牧,使860萬公頃草原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三河三湖”、三峽庫區等重點流域和區域的污染治理步伐加快。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五)各項改革有序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務院機構改革順利完成,省級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的改革繼續推進。出口退稅機制不斷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程加快。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重組,並在境外成功上市。8省市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進展順利。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啟動。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市場環境逐步好轉。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達到8512億美元,增長37.1%。外商投資領域繼續擴大,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35億美元。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新進展,境外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投資方式日益多樣化。

  (六)就業崗位繼續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新增城鎮就業85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0萬人,均超過預期目標。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實際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622元,實際增長4.3%。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基本做到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有2235萬城鎮居民得到了低保救助,增加170萬人。國家安排專項資金,幫助災區群眾恢復生産和改善生活。以工代賑規模繼續擴大,貧困地區的道路、用電、飲水等生産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易地扶貧搬遷試點穩步推進。

  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非典疫情突如其來、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從容應對、果斷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區、各部門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廣大幹部群眾,奮力拼搏,紮實工作的結果,也是全國人大加強監督指導、全國政協積極參政議政的結果。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不但多年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還沒有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而且經濟運行中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農民增收困難,糧食減産較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比上年低0.5個百分點。濫佔耕地現象比較嚴重,糧食總産量比上年減少264億公斤。二是就業矛盾突出。目前城鎮下崗和失業人員仍有1400萬人左右,預計今年新增城鎮勞動力1000萬人左右,還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三是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城鄉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還比較困難。四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和增長方式粗放的問題依然存在。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有所加劇,消耗高、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狀況比較嚴重,煤、電、油、運供求關繫緊張,資源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經濟與社會發展仍不協調。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教育整體薄弱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六是市場經濟秩序仍較混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急需加強,重大安全生産事故時有發生。對以上問題,我們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調控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4年是實現“十五”計劃目標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非常關鍵的一年。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切實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4年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為:

  ——經濟增長率7%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7%;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左右;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

  實現今年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採取綜合措施促進農民增收,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優勢農産品區域佈局規劃,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促進農畜産品精深加工等農村非農産業的發展,搞活農産品流通。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強動物應急防疫體系建設,完善農産品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認證體系,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積極推進鄉鎮企業調整改造,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大力開展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信息引導,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流動。切實解決剋扣和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建立健全及時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機制。在政府支持的農村建設項目中,專門列支農民報酬,確保農民得到實惠。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産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做好應急救災工作,安排好困難農戶的生産生活。

  加強糧食生産能力建設,提高國家糧食安全水平。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産,今年糧食産量力爭達到4550億公斤。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改革土地徵收、徵用辦法和補償機制,嚴格農用地轉為非農用地的計劃管理。啟動優質糧食産業工程,以糧食主産區為主,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基地。增加對良種繁育和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以及灌區改造、旱作節水、坡改梯、淤地壩等項目的投入,加快中低産田改造。主銷區也要保護基本農田,保持必要的糧食生産能力,充實地方糧食儲備。

  (二)積極調整國債投資方向,發揮好國債投資對結構調整、協調發展的促進作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適時適度調整政策實施的重點和力度。昨天,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擬發行11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我們將按照本次代表大會的決議,切實把國債資金用好管好。國債投資的重點,將由前幾年主要用於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轉為集中用於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主要投向:一是更加注重農業和農村發展,繼續加強“六小”工程等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二是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建設,增加公共醫療衞生、基礎教育、基層政權和公檢法司基礎設施等建設的投入,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三是支持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四是繼續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五是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加快國債重點工程建設。青藏鐵路基本完成線下工程,累計正線鋪軌647公里。南水北調加快前期工作,已開工的項目要按合理工期要求,保證質量和進度。西氣東輸實現全線商業通氣。西電東送新增裝機820萬千瓦。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國家圖書館二期工程暨數字圖書館工程年內開工。加強國債項目稽察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工程質量。

  (三)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以振興裝備製造業為重點,加強技術創新,加快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産業化。繼續實施直播衛星、下一代互聯網、生物與新醫藥等高技術工程。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加強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改造,發展新型産業群。增強自主開發能力,提高關鍵成套設備製造水平。實施好軌道交通、環保裝備、重型燃氣輪機、大型水電設備、煤礦綜採設備等重大裝備本地化專項。

  當前,適當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堅決遏制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是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的重要任務,也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迫切需要。要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和促進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健康發展。大力推動這些行業實行聯合重組,支持規模效益好的企業加快發展,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促進優勝劣汰。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政策規劃指導、行業信息引導、嚴格市場准入、加強用地和信貸管理等各項調控措施。

  努力緩解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和運煤通道建設,在保證生産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煤炭供應。按照電力先行、合理佈局的原則,繼續抓好電源和電網建設,2004年開工發電工程4000萬千瓦,投産3700萬千瓦,並按規定同步建設脫硫設施。強化電網調度和需求側管理,保障安全供電。組織好原油、成品油的生産和進口,加快建立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按照市場規律要求,加強運行調節,促進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銜接。加強重要交通幹線和樞紐建設。緩解煤、電、油、運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矛盾,根本出路是在努力增加供給的同時,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産業和企業盲目發展,動員各行各業大力節能降耗。

  (四)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繼續擴大居民消費和改善人民生活。進一步落實已經確定的財政、信貸支持和稅費減免等各項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充分發揮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對擴大就業的作用。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拓展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就業空間,努力開發公共衞生、城市環保、醫療保健和社區、家政服務等就業崗位,積極拓展旅游、教育、培訓、文化、體育、信息服務等就業領域。支持多種形式就業,鼓勵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再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對下崗和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和就業指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安置好復員轉業軍人。

  改善消費環境,擴大居民消費,逐步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在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加強農村商品流通設施和商業網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擴大農村消費創造條件。繼續落實“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切實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問題。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供應,搞活住房二級市場,擴大住房消費。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穩步增加個人汽車、通信消費。鼓勵居民擴大旅游、體育健身和文化消費。加快信用體系建設,發展消費信貸。要把擴大消費與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結合起來。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增加城鎮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強對壟斷行業收入分配的監管,強化個人所得稅徵管,調節過高收入。

  (五)促進財政增收節支,保持金融穩健運行。強化稅收徵管,嚴厲打擊偷稅騙稅行為,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支出管理,重點增加對“三農”、就業和社會保障、教科文衛等方面的投入。確保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按時足額發放,保證國家機關正常運轉和執法辦案所必需的經費。一般性支出繼續實行零增長。2004年,全國財政預算收入23570億元,支出26768億元,中央財政赤字控制在3198億元之內。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貨幣信貸規模。着力調整信貸結構,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促進結構調整、擴大消費、增加就業等方面的貸款支持。加快發展和完善金融市場,強化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04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分別增長17%左右。

  (六)統籌協調地區經濟,促進東中西部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完善和落實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措施。抓好關係西部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和與群眾當前利益密切相關的中小項目。加大改造縣際和農村公路的投入力度。繼續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開工建設九甸峽水利樞紐等重點工程。加快西部地區支線機場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解決好退耕農牧民吃飯、燒柴、增收等問題。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産業。加強西部人才隊伍和法規建設。

  積極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着力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推進鋼鐵、汽車、石化和重大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的戰略性重組。落實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財稅、社會保障、金融服務等政策。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支持中部地區發揮區位、資源、人才、教育等綜合優勢,加強農業産業化基地和製造業基地建設,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鼓勵東部地區抓住機遇,提升産業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力,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加強東、中、西部地區經濟交流與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和經濟帶。

  (七)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擴大出口,提高出口效益。完善出口退稅機制。組織好重要商品和先進技術設備的進口。積極推行外貿代理制,實行外貿經營主體依法登記制,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的進出口經營自主權。加快技術標準建設,健全産業損害預警系統。

  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繼續實行擴大開放和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措施。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宏觀指導,完善財稅、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勵具備條件的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逐步完善並全面落實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八)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相協調。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體系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提高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風景名勝區的綜合管護能力。加強“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沿線等重點流域、重大工程廢水和“兩控區”酸雨、二氧化硫的治理。繼續做好重點行業、重點城市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率。積極推行清潔生産。大力發展環保産業。

  提高全社會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節約型社會。完善節能、節水等規劃、標準和政策法規。加快開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節約和替代技術。重點推進冶金、有色、電力、石化、建材、造紙等行業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改造。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國土資源,重視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九)繼續加強科技教育,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啟動上海光源等國家重大科技和重大裝備工程。抓好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建設。在生物、信息、新材料、醫藥等領域建設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改造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重點企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積極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堅持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完善經常性、制度化的農村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加快推進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搞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完善國家和社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制度。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進一步擴大優質高中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2004年,普通高校計劃招生400萬人,研究生33萬人。

  積極發展文化、衞生、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事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加強自然和文化遺産保護。加快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重大疫情信息網絡體系和衞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步伐。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和環境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廣播影視數字化和網絡化進程。促進體育産業健康發展,抓好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建設。

  三、積極穩妥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按照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抓住當前經濟增長較快、財政狀況較好、環境比較寬鬆的有利時機,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努力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對於解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對於實現今年的預期目標,對於今後的長遠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健全國有資産管理和監督體制。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規範的股份制改造,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相互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完善電力、電信、民航等行業改革的配套措施。組織好郵政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加快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化進程。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落實使非公有制企業在市場准入、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的各項政策。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改進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

  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和規範省以下財政體制,增加縣鄉財政的可支配財力。逐步實現增值稅由生産型向消費型轉變,2004年在東北地區部分行業先行試點。全面落實出口退稅改革的各項措施。搞好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繼續抓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改進企業債券管理,增加企業債券新品種,擴大發行規模。進一步健全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監管體制和協調機制。

  組織實施投資體制改革。抓緊制定和完善投資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對政府投資的項目,要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簡化和規範審批程序,積極推進代建制,建立投資責任追究制。在擴大企業投資決策權的同時,加強和完善投資宏觀調控體系,主要運用經濟的、法律的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遏制某些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建立和完善投資監管體系。

  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積極推行峰谷、豐枯等分時電價制度,適時疏導突出的電價矛盾。改革民航運價形成機制。加強和改進藥品價格管理,繼續降低藥品價格。大力推進以節水為核心的水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處置收費制度。繼續推行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妥善把握價格調整的時機和力度,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

  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按照“放開收購市場、直接補貼糧農、轉換企業機制、加強宏觀調控”的思路,完善糧食流通體制。逐步健全對糧農實行直接補貼的制度。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完善棉花流通體制。加強和改進對糧食、棉花流通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總結遼寧試點經驗,將成熟的做法推廣到黑龍江和吉林兩省繼續試點。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推進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産品質量監管機制。繼續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和走私販私等不法行為。抓好直接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等專項整治。繼續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開展涉農價格和收費、教育收費、電力價格等專項檢查。強化安全生産監管。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衞生體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完善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鞏固完善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和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繼續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深化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衞生體制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和指導,認真聽取人民政協的意見和建議,堅持依法行政,是我們做好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為全面完成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責編:楊潔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