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繞月工程進入實施階段 中國人為何要探月?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7日 17:17)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 沉寂了幾十年的月球又重新熱鬧起來。這是繼冷戰時期探月活動後世界上的第二輪探月高潮。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今年1月,美國宣佈了新太空計劃,要重返月球。歐洲空間局制定了登陸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設想,並提出了分階段的月球探測計劃。日本、印度、烏克蘭、德國、俄羅斯也相繼提出各自的月球探測計劃。

  我國也加緊了對月球的探索,明確提出2020年前後,分三個階段實現對月球的無人探測。日前,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和首席科學家接受了記者採訪,他們透露,國家第一階段投入的14億元人民幣已經到位,繞月探測工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1克樣品“啟動”月球研究

  上個世紀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國際天文學者命名為“萬戶”,用以紀念600多年前那個叫萬戶的中國明朝官員,一個把自己綁在椅子上,夢想用47枚捆紮在一起的火箭將自己送上天空的人,這位粉身碎骨者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人。

  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進入近地軌道,人類開始了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研究。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前蘇聯共向月球發射了32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或逼近或登陸月球,取得了豐碩成果。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21個探測裝置。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登月之夢,在月球探測中取得最輝煌的成果。這一年先後有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並帶回440公斤的月岩樣品。

  中國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始於1978年。當年,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送給中國政府1克月球樣品,中科院組織全國力量對樣品進行了初步研究,同時還利用月球隕石和其他途徑開展了相應研究。

  “1克的樣品雖然很少,但對於做研究已經足夠。我當時把樣品小心切成兩塊。一塊用於做研究,另一塊保存了起來。”我國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回憶説,當時先做了非破壞性測試與研究,最後才做破壞性的測試與研究,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産出環境……

  1994年,我國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當時要在長二E火箭基礎上發展載人航天用的長二F火箭,但這種火箭首次發射什麼載荷引起了爭論。有人提出用有限的資金髮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並提出一個簡易的月球探測方案。

  但這個方案未能實現。原因是當時我國對月球探測尚未提出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缺乏長期和有深度的科學探測目標,而且國家的航天基礎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紮實,當時只能做到簡單的環月飛行。

  歐陽自遠説,從1999年開始,國防科工委組織有關方面系統論證了月球探測科學目標;2001年中科院通過了對科學目標的評審,並以此科學目標為綱領,開展有效載荷研製。從2000年起,國防科工委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研究月球探測工程的技術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學目標及其實施途徑,落實了探月工程的技術方案,建立了全國大協作的工程體系,提出了立足於我國現有能力的繞月探測工程方案,2004年1月國家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

  無人探月分三階段實施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對記者説,縱覽國內外航天科學技術和航天發展歷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是航天活動的三大領域。我國在發展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是我國航天活動的必然選擇。目前國際上重返月球計劃尚處在起步階段,還未全面展開,正是我們迎頭趕上,擺脫我國月球探測落後局面的大好時機。考慮到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2020年或稍後一個時期,我國月球探測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三個發展階段,分別實現繞月探測、月面軟著陸探測與月面巡視勘察和採樣返回等。

  目前我國作為工程實施的主要是繞月探測工程,這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第一步,主要實現繞月探測,科學目標的重點為月球三維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全球含量與分佈特點、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在工程上的核心是實現從地球走向月球。充分利用我國現有成熟航天技術,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突破地月飛行、遠距離測控和通信、繞月飛行、月球遙測與分析等技術,並建立我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初步系統。

  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研製並在2007年前發射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實現環月探測,總投資約14億元人民幣。第二和第三階段工作已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正在進行論證。

  為落實好繞月探測工程的組織實施,國家成立了以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為組長的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國防科工委也成立了相應組織機構對這項工程進行專項管理。

  目前工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各級研製隊伍已基本建立,各系統研製工作取得較大進展。

  探月和登月不能混為一談

  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認為,我國月球探測的主要目的是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月球這個離我們最近的天體,發展航天工程技術。

  孫家棟説,隨著月球探測各期工程的分佈實施,逐步突破繞月探測關鍵技術、月球軟著陸及自動巡視勘測技術、月球自動採樣及地月往返技術,研製和發射月球探測衛星、月球軟著陸器和月球車、月球採樣返回器,建立並逐步健全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為未來的深空探測活動奠定技術基礎。隨著工程的進展,航天工程系統集成、深空探測通信、新型運載和航天發射等工程技術也不斷向前發展,我國的航天技術將得到整體提升,實現跨越式發展。另外,還將帶動我國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技術、微機電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

  “月球具有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獨特資源,月球上特有的礦産和能源,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産生深遠影響。月壤中特有的氦—3資源是人類未來可長期使用的清潔、高效、安全而廉價的新型核聚變燃料,並將改變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每1克黃金11美元,而每1克氦—3是400美元。”

  欒恩傑總指揮告訴記者,月球潛在的礦産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前景,成為各個主要航天國家組織重返月球或月球探測最主要的動力。

  欒恩傑認為,開展月球探測將會促進我國月球科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太陽系演化學、空間天文學、空間物理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天氣與空間環境科學等的創新和發展,這些學科的進展又將帶動更多的基礎學科交叉、滲透與共同發展。

  那麼,中國人何時才能登上月球呢?歐陽自遠院士説:“探月和登月不能混為一談。”中國畢竟是首次探測月球,首次向月球發射探測衛星,對月球的了解非常有限,只有在基本完成三個階段不載人月球探測任務後,通過對探測、勘察、採樣取得的基礎數據的分析,再結合國際上月球探測發展情況和中國的國情國力,才能擇機實施載人登月探測。(記者張毅、王宇)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