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視點:人權入憲揭開我國人權保障新篇章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8日 20:52)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新中國的憲法雖然歷來對保護人權的各個方面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但今天要莊嚴地寫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這是過去所沒有的,它表明了中國對人權問題的極端重視。”長期從事人權研究的中國人權研究會名譽會長朱穆之説。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月8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始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
回顧歷史,我國人權保護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舊中國毫無人權可言。新中國成立後,迅速蕩滌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1954年通過的第一部憲法,建立了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基本社會政治制度,從而開創了中國人權發展的新紀元。此後,我國的人權保護也曾有過一段歷史曲折。
1982年通過的現行憲法,將過去本屬於最後一章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移至了總綱之後,作為第二章,突出了憲法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作用,條文也由原來的10多條增加到20多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勞動的權利、受教育的權利……基於這部憲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找到了一條適合國情的促進和發展人權的道路,我國人權狀況由此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同時,我國先後加入了21個國際人權公約。1997年中國政府簽署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998年又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2001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生效《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去年我國政府正式向聯合國提交了履行這個公約的首份履約報告。這一切足以表明我國全面推進人權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當今世界人權保護問題已經成為時代的進步潮流,舉世關注,從聯合國到各國都在為促進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不懈努力。”中國人民大學人權中心副主任谷春德認為:“這次修憲,擬用母法的形式明確確定保障人權,再一次表明中國政府順應歷史潮流,努力擴大並增強維護、保障人權的範圍與力度的事實,向國際社會傳達了我國人權事業不斷進步的信息,必將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讚揚。”
這次修憲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精神,草案不僅提出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其它修改的條款也有多處涉及公民基本權益的保護,如徵地問題、私有財産保護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這些修改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把維護公民權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國人大代表、華僑大學法學副教授戴仲川認為。
“毋庸諱言,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權狀況正處於發展和改善過程中,目前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人權保障工作任重道遠。”谷春德説。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磊説,“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一旦被寫進憲法,就會使我國在今後的立法和法律修訂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人權的保護;會使政府官員和執法人員在執政執法過程中加強對公民的人權尊重和保護,這些都會使普通百姓的人權得到更加週到的維護。(記者沈路濤、孟娜)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