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稿 耕地:賣地風何以如此猖狂
——代表委員抨擊“殺雞取卵”式發展不可取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7日 11:10)
警惕耕地“營養不良症”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一位房地産商的積極保護耕地觀
但存方寸地 留與子孫耕
圈地熱將可能使江南水鄉失色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土地的資産效應日益顯現。在巨大利益的誘惑面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經營城市”的口號下,興起了“賣地風”,用地量到了驚人的地步。一些地方在房地産熱、開發區熱中佔用相當數量的沃土,卻大多用劣地來補償。
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指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是科學發展觀的體現,為一時之政績搞“殺雞取卵”得不償失。
經營城市成了經營土地
全國人大代表姜德明説,類似“保護耕地”的標語、口號在農村隨處可見,但這項國策為什麼在貫徹執行和實際操作中落空?主要是現行的土地收益分配辦法,往往導致所佔耕地越多、地方收益越大的短期行為。在“經營城市”的口號聲中,一些地方政府不管現實需求,也不顧城市規劃,今天建個小城鎮,明天搞個開發區;不在舊城改造、節地挖潛上下功夫,而是跑到城鄉結合部徵用農地,轉手“賣”個好價錢。低價徵地,高價出讓,已成為不少地方創造政績、改善部門福利的捷徑。
他認為,大規模賣地,短期內好像促進了經濟發展;長遠看,這種臨時補血性的財政收入增長,對地方經濟很難有積極的拉動作用,有些開發甚至會給地方經濟帶來“後遺症”,危害百姓。
有佔必徵 “公共利益”無限擴大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徵地是政府行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徵地”。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以地生財”,幾乎一切徵地項目都“搭乘”公共利益,隨意“出讓、批租”國有土地。
全國人大代表劉立仁説,毋庸諱言,經濟發展要徵用土地,但這並不等於多佔、濫用耕地。從全國來看,建設用地與保護耕地這一對矛盾中的主要問題,不是建設用地不夠,而是徵地過濫、用地過多、農民利益受到廣泛侵害。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説,正因為土地的用途不同導致了價格不同,所以一些政府熱衷於“圈地”。結果是肥了一批人,也毀了一批人。公共利益不明,土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不清,隨意圈佔耕地的現象就很難制止,農民的利益也將繼續被剝奪。
土地過度“透支”有隱患
全國人大代表楊聖明説,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地價(出讓金)是若干年土地使用期的地租之和,也就是預支未來的利潤。主要靠這個錢來搞城市建設,很大程度上是“寅吃卯糧”,最終影響發展後勁。
據了解,我國目前沿海14個省市的實際佔用耕地都突破了規劃指標,其中有的城市2010年的建設用地指標在2001年已基本用完,這無疑給城市規劃和發展增加了難度。
部分政協委員認為,經營城市並非僅僅經營土地,土地過度的“透支”,會加快這個産業的衰退。要知道,我們保護的不只是耕地本身,同時也是對我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勢頭的保護,更是對子孫後代的保護。
代表委員呼籲,切實保護耕地,確保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這既取決於有效控制耕地的佔用,加大補充耕地的力度,又必須對現有耕地加以改造,不斷提高耕地質量。這始終是個戰略問題,永遠忽視和放鬆不得。(記者陳芳)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