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聞反腐聲緩劍疾 看貪官膽顫心悸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3日 09:30)
2003年,中紀委反腐之劍不彰聲息,卻顯鋒利。劉方仁(原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嘉廷(原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程維高(原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田鳳山(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劉長貴(原遼寧省副省長)、潘廣田(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會長)、田鳳岐(原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叢福奎(原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鐘麓(原浙江省副省長、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克田(原遼寧省副省長)、王雪冰(原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麥崇楷(原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懷忠(原安徽省副省長兼阜陽市委書記),13名省部級貪官先後應“刃”而倒,被“斬”馬下。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不知道這一數字是不是改革開放後年查處貪官數量的最大值,但確實感覺到的是,2003年反腐劍指之處,既無大張旗鼓,也未大造聲勢。百姓或許未知這把“暗劍”的威力,但某些“忐忑不安”的高官感此“劍氣”卻是如坐針扎,輾轉反側。“不幸”的是,更為“致命”的反腐利劍正在對眾貪官“內外夾擊”。
在國內,反腐的“緊箍咒”越念越緊。2004年2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在全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標誌著我國反腐運動從權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重要轉變。沒有以制度為載體的監督是軟弱的監督,如果將權力反腐視如一把時利時鈍的“軟劍”,那麼以一種規範、穩定、長久機制存在的制度反腐,則是柄不因事異、不因時移的剛直不阿的“利劍”。
在國外,貪官的“避風港”愈來愈窄。2003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並於9月27日正式生效。2003年10月31日,聯合國第58屆聯大通過了《聯合國反腐敗公約》。2004年1月12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美洲34國特別首腦會議期間頒布法令,禁止犯有貪污罪的公共事務官員及其配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進入美國。美國對外國貪官的由“愛”到“恨”使那些已經藏匿在美國的貪官即將開始惶惶不可終日的生活。2004年2月3日,加拿大聯邦法院駁回中國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首犯賴昌星申請“難民身份”的上訴,賴昌星為求永遠“賴”在國外而施展的解數已經黔驢技窮。《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作為第一項全球性反腐法律文書首次在國際層面上建立了預防和打擊腐敗並加強國際合作的機制,其生效無疑將成為我國追捕跨國腐敗犯罪分子的又一柄“長劍”。
“笑看貪官成新鬼”,無論數量還是力度,2003年以來出現的反腐新現象和新舉措都是空前的,中國現在正處於反腐總決戰的前夜。面對不彰聲息,卻顯鋒利的反腐“利劍”,“心理素質”再好的貪官也不能不膽顫心悸。(詩劍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