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農”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4日 08:40)
CCTV.com綜合消息: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公佈。這是時隔18年後中央再次把農業和農村問題作為中央一號文件下發,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意圖。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中共中央2004年1號文件確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並不是説農業農村中的其他問題不重要,而是認為在當前,促進農民增收是有效解決農業農村中其他問題的關鍵。把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當然是為了解決近幾年農民增收困難的現實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們在農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種轉變。
據了解,這也是我國建國55年來的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專門發佈的一個關於有關農民增收的文件。在這份被人們稱為“高含金量”的文件中,直接帶有資金支持的政策佔到相當大的比例。國務院新聞辦2月9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在談及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的資金問題時強調指出:去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各方面的資金是1200多億元,今年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介紹當前中國農村經濟農村政策情況
※新華社評論員:“重中之重”的一號文件 ※改革開放後“三農”問題的6個“一號文件”
※落實中央一號文件 江、浙採取措施促農增收 ※海南省公佈年內確保農民增收的12項具體措施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讓科技進步成農民增收的支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近幾年來,我國農業科研投入不僅明顯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取得大約6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近三分之二滯留在實驗室或試驗田裏。由此可見,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任重道遠。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讓科技進步成為農民增收的有力支點。
因此,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要圍繞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較大幅度增加預算內農業科研投入。繼續安排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資金。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要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國家推廣機構和其他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支持農業大中專院校參與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
※各地農業科技推廣戰線的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領會一號文件
用優惠政策促農業機械化發展:
在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裏,我國農業有了較大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解決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實行農業機械化。經驗證明,規模經營可以大大提高農機使用效率,降低作業成本,促進農民增收。
有關數字表明,國家補貼1萬元可帶動農民投資7萬元至10萬元。因此,對農民購買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能加快推動農業機械化進程。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
抓好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
專家指出,職業培訓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增加投資,完善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體系,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新機制,促進職業培訓與勞動力轉移相銜接,把技能培訓、就業介紹、就業後服務管理融為一體。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各地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為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要防止和糾正各種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錯誤做法。
農民進城定居政策將放寬:
專家表示,農民進城務工,可以達到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等多種目的。目前我國有9900萬農民進城務工,比上年增加500萬人。工資性收入比重已佔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進城就業的農村勞動力已經成為産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財富、提供了稅收。城市政府要切實把對進城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其他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為農民進城就業營造良好的環境。中央要求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各地要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各項權益。
※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與組織疏導是關鍵 ※評論:善待民工 給予足夠的尊重和關愛
※時評:城市就業體系中 應有農民工的位置
國家固定資産投資支持小城鎮建設: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小城鎮已經成為聚集鄉鎮企業的重要載體和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渠道,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的壓力。但由於發展時間短,我國小城鎮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和規模成長轉變。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到2002年底,全國共有建制鎮19811個,建制鎮數量已超過鄉的數量,佔鄉鎮的比重達50.7%。
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繁榮小城鎮經濟,國家固定資産投資要繼續支持小城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經濟的原則支持小城鎮發展。
文件強調,小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産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
國家支持主産區發展糧食産業:
當前我國糧食主産區的耕地面積和糧食播種面積都佔全國的60%以上,糧食産量佔全國的70%左右。保護和提高了主産區的糧食生産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
針對當前種糧效益低、主産區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突出的情況,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産區發展糧食産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集中力量支持主産區發展糧食産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主産區糧食生産能力建設。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基地。要著力支持主産區特別是中部糧食産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穩産高産基本農田,優先支持主産區推廣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二、支持主産區進行糧食轉化和加工。主産區要立足糧食優勢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發展區域經濟,按照市場需求,把糧食産業做大做強。國家將採取多種扶持政策和措施。
三、增加對糧食主産區的投入。現有農業固定資産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復墾基金等要相對集中使用,向主産區傾斜。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新增部分主要用於主産區。
※糧價上漲政策到位 農民種糧積極性正在回升
一號文件關鍵詞點評
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提出,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産區發展糧食産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一號文件進而強調,抓住了種糧農民的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增收的重點;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抓住了糧食生産的根本;保護和提高了主産區的糧食生産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可以説,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是一號文件又一關鍵詞。
近年來出現的耕地和糧食播種面積、總産量、人均佔有量持續減少的情況,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面臨著新的考驗。我國糧食産量出現連年回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糧食階段性供過於求的局面下,農産品價格低迷,種糧效益比較低,增産難以增效,增産難以增收。→詳細內容
深化農村改革有新思路:
作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意見》共有9個部分,關於深化農村改革的部分篇幅最長,四項重大改革全部涉及統籌城鄉發展,體現了黨中央按照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新思路。可以説,深化農村改革,也是一號文件的關鍵詞之一。
《意見》表明,今年乃至今後相當長的時期,我國農村改革將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從長期著眼于農村內部改革,向與農業緊密相關的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全面推進,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我國農村改革進行到今天,只有從思路上創新,才能取得新突破。深化農村改革不僅涉及許多農村內部的體制和機制問題,而且還涉及城鄉關係的調整,涉及按國際慣例辦事。因此,新一輪農村改革不是單兵突進,孤軍深入,而是綜合配套,整體推進。 →詳細內容
關注一號文件 更多解讀和評論請進>>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