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介紹當前中國農村經濟農村政策情況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9日 09:26)
CCTV.com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定於2004年2月9日上午10時舉行記者招待會,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介紹當前中國農村經濟和農村政策的情況,並答記者問,CCTV.com對此次記者招待會進行視頻直播和圖文滾動報道。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點擊觀看記者會實況] [相關頭條:“一號文件”關注“三農”]
|
|
|
國新辦副主任王國慶主持本次發佈會 |
[王國慶]: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上午好!昨天,新華社已經全文播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全文,我想可能各新聞單位都已經注意到了。這是一份被稱之為高含金量的文件。去年年底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會議的時候,參加會議的代表對這份文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今天,我們特地邀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先生和大家見面,向各位介紹一下這份文件的有關背景,同時也將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下面請陳錫文副主任簡要地介紹一下情況。
|
|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 |
[陳錫文]: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晨好! 很高興能夠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向大家介紹情況。昨天下午,新華社公佈了2004年中共中央的“一號文件”。今天,各主要報紙都全文刊登了這個文件。文件題目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大家一定很關心這個文件産生的背景、過程以及它的基本政策含義。我對此先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多年來,中共中央都是每年召開一次農村工作會議、每年制定一個指導農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但2003年卻在年初和年底先後召開了兩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年初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上,剛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他要求“更加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體現了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農業農村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逐步解決好農業農村問題的堅定決心。2003年底之所以再次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主要是考慮2004年的春節比較早,提前開會,就是為了使會議精神能在春節前就貫徹下去,可以説,這也是一種務實的態度。會後,中央於2003年12月31日批准了經會議討論修改的文件,並於2004年1月1日印發了這個文件。
我想大家已經注意到了,今年中央指導農村工作的文件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儘管會議研究了農民增收、糧食安全、農村改革等一系列問題,但文件卻突出了促進農民增收這一個主題。二是這個文件的序號是中共中央2004年的第1號。可以説,這兩個特點實際也反映出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於促進農民增收問題的重視程度。
中共中央2004年1號文件確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主題,並不是説農業農村中的其他問題不重要,而是認為在當前,促進農民增收是有效解決農業農村中其他問題的關鍵。為了確定文件的主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在2003年中多次到農村基層調查研究,直接傾聽農民群眾的呼聲。主管農業工作的回良玉副總理除了深入調研外,還多次親自召集農業農村問題專家、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的老同志、各省區市主管農村工作的領導和中央、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分別座談,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
把農村經濟工作的基本目標確定為促進農民增收,當然是為了解決近幾年農民增收困難的現實矛盾,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們在農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一種轉變。
這種轉變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農業的基本功能是向社會提供食品,但為了促使農業發揮好這一功能,首先就必須保障農業生産者的經濟利益。只有農民的收入能夠不斷增加、生活不斷改善,農業生産才能夠持續地發展。大家一定注意到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了要促進糧食生産,但文件中並沒有採取任何強制農民生産糧食的做法,而是圍繞着增加糧食主産區種糧農民的收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尊重農民的經濟利益,尊重農民的經營自主權,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是體現了科學的發展觀。我國經濟增長很快,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和社會之間等,都還存在着一些不夠協調的問題。農民是我國最大的社會群體,農民的收入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業、農村的發展,而且影響國內市場的擴大,最終必然會制約整個經濟的增長速度。因此,高度重視農民的收入增長問題,實際上是體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三是體現了正確的政績觀。農民佔我國人口的大多數,農民不富裕,整個國家就不可能富強。因此,真正的政績不在於GDP的增長速度有多高,不在於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於這一切是否能夠帶動廣大農民持續地增加收入、不斷地提高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這才是中國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關鍵之所在。中國農民的數量龐大,增加農民的收入顯然只能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但是,只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目標。
發給大家的文件材料中,已經簡要介紹了我國當前的農業農村經濟情況以及中共中央2004年1號文件的基本內容。下面,我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謝謝!
[王國慶]:下面記者可以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單位名稱。
|
|
|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提問 |
[香港安華早報記者]:我想問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土地政策的改革。在一號文件裏面提到嚴格區分公益性和經營性的用意,明確政府的權益,我想問把這些提到法律的層面上,會不會炒一部土地法,如果炒一部這樣的法律,怎麼出臺。第二個問題是糧食安全的問題,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糧食的安全,想問一下現在的糧食庫存量實際有多少,在文件裏面也提到,每年的糧食缺口在增大,我想問過去幾年的缺口是多少,每年的增幅是多少?
[陳錫文]: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於徵地制度的改革問題。這個問題實際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召開的16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明確提出來,從那次會議之後,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有關部門都在進行你所説的有關政策和法律的修改工作。 改革徵地制度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中國人多地少,因此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制度,根據這個原則,我們確定徵地性的改革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保障農民的權益,一個是控制徵地的規模。 怎麼做到這一條?非常重要的是必須實行嚴格的土地利用法,實行嚴格的土地用途關係。其中特別是用於經營性的土地,應該提高它的補償標準。
無論是經營性用地還是公益性用地,都要符合土地用地的規劃和土地用地的關係。但是,對農民來説,土地被徵走了,徵地的方面必須解決好(被徵用方)生計問題,包括就業和社會保障。 我剛才講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起草土地徵地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同時人大常委會也開始啟動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工作。
下面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關於糧食安全的問題。其中你問到庫存數量的問題,應該説我很抱歉,因為任何關於中國宏觀經濟方面的數據都由國家統計局負責,我無權過問。我可以告訴你,目前中國的糧食總數仍然處於歷史上比較高的地位。 你還問到糧食的産值缺口問題,我提供給大家的資料上已經寫了,去年的糧食産量是8600多億斤,糧食需求——據我了解大概在9700億斤左右。
為了逐步地縮小産需之間的缺口,大家注意到,這次中央的會議和中央的文件中都強調要鼓勵和支持兩個主産區的發展生産。農業部已經提出了計劃,希望2004年的糧食總産量能達到9100億斤,應該説從今年開始,糧食當年的産需之間的缺口會逐步縮小。
|
|
|
CCTV記者提問 |
[中央電視臺記者]:請問陳副主任,我注意到這次文件的題目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增加農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據我所知,中共中央(文件)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題目還是第一次,這裡面有沒有特別的含義?另外,這次中央一號文件是含金量很高的文件,我們知道今年中央財政對農業投入將近300億,這300億的落實情況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現在300億落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陳錫文]: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確實,像你所説的那樣,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專門發一個關於中共中央(有關農民增收)的文件是建國55年來的第一次。這主要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第一點,從1997到2003年的七年時間中,中國農業增長的形勢比較嚴峻。這七年中農業平均每年增長4%,同一時間,支配收入增長8%,所以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比過去有所擴大。
所以,首先,這個文件是力圖化解當前農民增長與收入的現實矛盾。其實,像我剛才講過的,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觀,要有一個全面協調的發展,必須使得中國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有比較快的增長。大家一定了解,從1998年以來,中國政府提出“發展要以擴大內需為基點”。但是,擴大內需,廣大老百姓要有佔有力,而在中國(佔人口)60%的農民,如果他們的內需不足就很難(做到這點)。因此,強調農民增收不僅着眼於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改善,也是着眼於中國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個問題,關於財政支持農業的資金問題。我想糾正一下,你剛才落了一個詞,不是財政資金300億元,而且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大約300億元。去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各方面的資金是1200多億元,今年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所以,增長的幅度是很大的。增長的資金主要用在這樣四個方面:第一,用在支持農村稅費改革,增加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上;第二,主要增加在進行生態建設方面,特別是像森林、水利等方面;第三,主要增加在農村的社會事業發展,特別是農村的教育、衞生和對青年農民的培訓方面;第四,主要增加在農業、農村的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的福利工作方面。據我所知,增加的將近300個億的預算方案,財政部已經基本完成,在三月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之後,將會得到執行。
|
|
|
金融時報記者提問 |
[金融時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想問陳副主任。第一個問題是現在人民都在估計在2020年以前到底有多少數目的農民會從農村轉向城市工作,我從一個政府官員(那裏)得到一個數字,大概是3億人,還有別的數字估計是5億人,請問陳副主任怎麼估計這個數據。(假如)有大量的農民向城市流動,到底有多少土地會被新的居住房所佔據?第二個問題,目前我看到農村的農産品有大幅度的通漲現象存在,是不是對於農民的增收是一個有利的因素,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是不是在今年晚些時候,這種現象會持續下去?
[陳錫文]:我對比較長周期的預測不太熟悉,2020年到底有多少中國農民能轉向城市,現在講這個問題只能是粗略的判斷,講3億也好,講4億也好,可能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從過去幾年中國城鎮化的水平提高來看,每年提高城鎮化率一個百分點,是有可能的。我個人的看法到2020年中國的城鎮化再提高15—16個百分點,是有可能做到的。剛才講到,城鎮化的發展必須佔用耕地,從過去幾年的實際情況看,每年建設用地所佔用的耕地大約在260—280萬公頃。所以,中國必須執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就是考慮到這個問題。
您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關於農産品的上漲對於農民的增收是否有利?這是肯定的。從去年10月份開始,一部分商品價格開始上漲,但總體來看,上漲的幅度並不大,大約在10—20%之間。從價格的總體來説,實際低於1996年的水平,因此可以説農産品的價格還有一個合理上漲的空間。我想,政府的有關部門只要做好對城市低收入居民的扶持政策,農産品價格應該讓它回到合理的水平,這樣對增加農民的收入能起到一個比較積極的作用。
我想,其中有兩個數字(可以作為)參考,第一個數字就是2001年平均每個城鎮居民用在糧、油、肉、菜這四個方面的開支比1996年減少了131.2元。 第二個數字就是2002年同樣的指標,城鎮居民用在糧、油、肉、菜的開支比1996年減少了48.3元。而同一個時期,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加已經超過3000塊錢。所以,我想農産品的價格合理提升,不會超過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棄對中央財政的調控。
|
|
|
布倫伯格新聞社記者提問 |
[布倫伯格新聞社記者]:剛才談到政府已經擴大了對於農業開發的財政投入,請問現在是不是這種投入是最高的時期?這些投入政府大概要用在什麼地方?比如説這種投入使用以後,會對哪些産業,哪些公司産生重要的影響?你覺得這種新的規劃在産業産量方面特別是對中國的房地産這種行業的開發方面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最後,您能不能給出確定的時間表,形成土地的徵用制度以後相應的改革會在什麼時候出臺?
[陳錫文]:應該説中央政府財政對於農業的各項開支目前是歷史上的最高水平,這部分開支主要用在兩個大的方面,一個用於直接減輕農民的負擔,對進一步減輕農民的負擔,中國政府增加了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第二個方面,主要用來增加對農業和農民提供公共體系(建設投入),比如説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比如説農村的教育、衞生以及文化事業和農民的培訓等等。第二可以減少開支,增加它的實際收入。至於説到徵地制度的改革,我想肯定對房地産業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我覺得需要做實事求是的分析。
首先,很多人擔心徵地制度改革後建設用地的價格會上漲。其實,我想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由目前的房地産業來説,無論是開發商用地還是居民購買用房,實際上(都是)一次性付清土地的價格。但是,(假如)完全在這方面進行改革,讓他分期付款,(他)不一定一次付出這麼高的代價。政府會改革房地産方面的一些稅收制度。 至於你説的徵地制度改革的時間表,剛才那位女士已經問到了,我之所以沒有回答,因為我其實回答不上來。可以這樣講,關於指導性的政策性文件,在2004年可以出臺,但是修改有關的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法律要通過三級才能最終公佈,所以這個時間歷程我沒有辦法公佈。
|
|
|
香港大公報記者提問 |
[香港大公報記者]:中國今年打算提高棉花的進口配額,這是否意味着中國棉花確實存在不夠用的問題,其中大宗的農産品是否有類似的情況,是否進口配額?有協調小組方面的消息説,這個協調小組有可能發展成部委間的協調小組,這大概什麼時候成為現實,有什麼意義?
[陳錫文]:中國農産品的進口配額,不是中國政府決定的,是在中國政府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確立的。所以説去年是增加了棉花的進口,而不是説我們提高了棉花的進口配額。大家都看到了,由於去年棉花價格上漲,一方面進口增加了,另外一方面,中國農民增加棉花(生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調動。所以,2004年中國國內的棉花産量肯定會超過2003年。 當然,像你説的那樣,各類主要的農産品由於年度之間有風險餘缺,總是通過國際市場進行調整,每年進口多一些,還是出口多一些,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當然,中國政府要嚴格執行關於WTO的承諾,這是承諾的配額。
必須強調的是承諾配額並不是説一定要進口配額所規定的那些産品,而是那些産品能不能進入中國市場,取決於中國市場自身的改革。 至於關於配額分配的協調,這個工作組一直存在,但是你説的要建立專門委員會的事,我還不太清楚。
|
|
|
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問 |
[中國青年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今年的1號文件在關注農民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提出了其他若干重要的權利也需要得到維護和保護,比如説農民平等的就業權利,比如農民子女進城受教育的權利。請陳副主任談一下這些規定有什麼突破性的意義?第二個問題,長期以來侵犯農民利益、忽視農民利益的問題長期存在,而且量比較大,請問造成這些問題的體制性原因是什麼?
[陳錫文]: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關於農民的平等就業權利以及流動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這些問題,最近3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多次強調,而且制定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措施。這次在文件中進一步強調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就是在中國的二、三産業中,來自於農業部門轉移的勞動力在其中就業的比重是在迅速提高。比如現在在服務業中來自農業部門轉移的勞動力大概佔了總從業人員的50%以上,在製造業中佔60%以上,在建築業中大約佔80%。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對待農民權利的問題,也是一個對待産業方面的問題。
至於説到農民的權益受到侵害的因素,我想可能有很多方面。我們看得比較清楚的主要是兩點,第一點是目前農村的稅制還有不合理的地方;第二點,目前農村的基層民主制度還有不健全的地方。
關於農村的稅制,還在進一步地深化改革。今年又採取了三方面的重大措施,第一,農業稅的稅率,總體上降低了一個百分點;第二,取消農業特産稅;第三,要求加快精簡機構、精簡人員的配套改革。 關於農民基層的民主制度,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在着重抓這項工作,叫做村務公開,就是村裏的事情尤其是財務方面的事情,要讓普通的農民群眾了解,讓他們知情,讓他們參與管理。
|
|
|
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記者提問 |
[上海電視臺記者]:關於農村經營的問題。我們知道,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經營的支持,在文件中有一個加強力度的問題。請問農業銀行究竟在以後的工作中是什麼地位,是否進一步加大農村貸款的力度?第二個問題,目前農行面臨上市的關鍵時期,但是,現在利益最大化是最大的問題,我們又知道貸款的收益比較大,如何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如果加上貸款的力度,會不會影響銀行上市的力度?
[陳錫文]: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是今年和今後幾年內農村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年正在進行的(工作)實際上主要(集中)在農村信用社的體制改革方面。在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發揮着同樣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之間有一些大體的分工。對於農戶直接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生産,這方面的金融支持主要是(靠)信用社,而對於像農産品加工,發展農業産業化以及縣以下的小城鎮建設工作,這主要是農業銀行承擔的責任。
我想,這樣的分工實際上已經考慮到了農業銀行作為一個商業銀行本質的要求,就是剛才強調的利益取向的問題。當然,現在已經開始了農村金融改制,還不僅僅在農業信用社和銀行兩個方面,還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農村政府性金融機構的改革和進一步完善,也包括國家對所有的縣級以下的金融機構明確他們支持金融的業務,以及進一步探索適應農民的擔保抵押制度和逐步建立農村政策性保險等這樣一些工作。
其實,説農業是一個相對來説收益比較低的部門,這樣説也並不完全。比如,舉其中的一個數據,去年我國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14.8%,但是,農業在整個金融機構中佔用的貸款餘額不到6%。從這個角度看,農業利用金融資金的收益是相當高的,所以説金融機構只要通過改革完善自己的服務,完全可以從對農民的服務中獲得自己應得的利潤。
[王國慶]:提問就到這裡。我通報一個事情:國務院新聞辦將邀請中外記者在本週三到曾經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廣西南寧還有其他一些地區去採訪,歡迎中外記者朋友向國新辦新聞處報名,報名電話是65592311。名額有限,按先到優先的原則。希望到疫區採訪的記者朋友抓緊時間報名。 謝謝各位,今天記者會到這裡結束。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