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載人航天高於一切—記“英雄航天員大隊”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3日 15:38)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電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中華民族延續千年的飛天夢想一夜成真。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楊利偉是中國航天員的光榮代表,他所在的中國航天員大隊是一個特殊的英雄群體。他的13位航天員戰友,個個都具有代表中華民族叩訪太空的能力。 

  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

  一面鮮紅的國旗,14隻緊握的拳頭,鏗鏘有力的誓言久久回蕩:“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不懈奮鬥!” 

  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14名來自空軍部隊的飛行員摘下飛行徽標,換上了鑲嵌著地球標誌的金色航天徽標。 

  這個小小的儀式,翻開了中國航天史冊上的重要一頁──我軍第一個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6年後,第一代航天員誕生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共和國幾代航天人的希望,落到了這14個優秀男兒的肩上。 

  “那時候只知道激動,只覺得自己幸運。”回顧當時的情景,航天員聶海勝的心仍不能平靜。 

  聶海勝是放棄了提拔的機會,瞞著妻子參加航天員選拔的。在參選的1605名優秀戰鬥機飛行員中,他憑著良好的體質和優秀的飛行能力,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走進了航天員的隊列。 

  飛行員熟悉航空飛行技術和理論,具備了學習航天飛行和航天技術的良好基礎;高速噴氣式戰鬥機速度快,操作複雜,對人的協調性和反應能力要求高,這些與航天員的要求有相同之處。為此,其他13位航天員與聶海勝一樣,自願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和穩定的家庭生活,在飛行的黃金時期選擇了比戰鬥機飛行更具風險和挑戰性的航天事業。 

  第一代航天員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成功處置空中險情的傳奇經歷:楊利偉,一次飛行中戰鬥機發動機突然停車,他沉著冷靜處置,駕機安全返回機場;翟志剛,曾在遭遇沙塵暴看不清機場跑道的情況下,冒著大側風帶來的危險成功著陸;聶海勝,也曾遭遇戰鬥機空中停車,直至離地面400米時才彈射救生…… 

  與楊利偉等12名航天員相比,早入行兩年的李慶龍和吳傑無疑屬於先行者。 

  1996年3月,這兩位兼具工程學和軍事學學士學位的飛行員,率先走進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經過8個月的俄語強化學習,他們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 

  按計劃,他們要在1年內完成原來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 

  “我們不會為此減少訓練內容,也不會降低難度標準,這對你們來説可能會很困難。”訓練中心主任克裏穆中將對這兩個還不能熟練聽説俄語的中國航天員明顯地表示出疑慮。 

  航天員之間,敬重的是勇氣和能力。1年後,當李慶龍和吳傑完成一個個考驗極限的課目,出色地掌握了航天理論和各項技能,以優秀成績結束訓練時,克裏穆中將為他們頒發了“國際航天員證書”,並鄭重宣佈,他們完全能夠勝任任何飛船的飛行任務。 

  “我們只是中國載人航天偉業的很小一部分。支撐我們的,也是支撐所有航天人的,是為了那個共同的夢想能夠由我們這一代人變成現實。” 

  這是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的共同心聲。14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郎緊緊地凝聚在一起--他們相信自己的國家,相信自己的工程技術人員,相信自己的能力,再大的困難和危險,也不能動搖他們飛向太空的決心! 

  汗水與犧牲鋪滿飛天路

  2003年10月16日黎明,帶著太空遨遊60余萬公里的僕僕風塵,楊利偉安全降落在預定的主著陸場──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牧場上,距理論著陸點僅4.8公里。 

  外電評論説,楊的第一次太空之行如此完美,仿佛只是一次短暫而神奇的太空旅行。 

  然而,為了這次看似輕鬆的太空旅行,中國第一代航天員整整準備了5年。從翱翔藍天到遨遊太空,汗水與犧牲鋪滿了這條佈滿荊棘的漫漫飛天路。 

  第一堂課是在食堂進行的。在航天員們按自己的飲食習慣用完第一餐後,敏感的大隊長申行運把營養專家請到了食堂,給航天員們上了進入航天城後的第一課:科學進食。

  從學習吃飯起步,第一代航天員們開始了長達5年的艱苦學習和訓練。僅基礎理論學習,就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醫學生理學基礎、地理學、天文學、高等數學、力學、英語等30多門課程……14名航天員,參加工作最短的也在8年以上。要坐下來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好這些理論知識,對早已習慣了飛行生活的天之驕子們,無疑是一場嚴峻的挑戰。 

  “那時候,基本上沒有在夜裏12點以前睡過覺。”航天員翟志剛回憶説。白天,課程排得滿滿的。晚上要完成作業,預習第二天的課程。 

  為了掌握軌道計算知識,聶海勝有段時間每天都要學到深夜2點;航天員不能上街,有的就托妻子到書店買資料;有的不惜打長途電話向在外地大學任教的親朋好友求教,一個月電話費就花費了幾千元…… 

  正是這種艱苦的努力,14名最初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航天員,全部以良好以上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學習。但,這只意味著他們獲得了進入下一階段考驗的資格…… 

  除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外,健康的體格與專業的航天技能訓練必不可少。專業技能訓練包含8大類58個專業,每一項都挑戰人體耐受極限。 

  超重耐力訓練,要求每一名航天員都能在承受8倍于自身體重的重力條件下,保持呼吸和思維能力。每次短短的40秒,幾乎要耗盡這些身體健壯的航天員的全部體力和精力。 

  低壓缺氧訓練,他們經受著相當於以每秒15米的速度迅速提升到5000米高空的缺氧和迅速減壓帶來的考驗。 

  隔絕訓練,在一絲聲音都傳不進來的小房子裏獨自生活多日,期間沒有任何交談與干擾。 

  還有過載曲線體驗,跳傘訓練,血液重新分配訓練,野外生存訓練…… 

  在訓練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進行極為嚴格的評定考核,不合格者將被淘汰。根據美國、俄羅斯的經驗,航天員在訓練過程中的淘汰率一般為百分之五十。事實上,我國在選拔14名航天員時,也考慮到了淘汰率的問題。 

  然而,中國第一代航天員以他們特有的獻身精神、堅定信念和刻苦努力,創造出了零淘汰率的輝煌成績。2003年7月3日,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14名航天員全部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獲得三級航天員資格。 

  新輝煌等著他們去創造

  楊利偉圓滿完成了中國航天員的第一次太空之行。他的冷靜、成熟與勇敢,贏得了億萬人的尊敬與愛戴。 

  神奇的職業,神秘的生活,輝煌的成績,完美的表現,中國航天員一時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走進北京航天城中國航天員大隊,記者感到,除了訓練、學習與管理上的特殊性外,這些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英雄”的第一代航天員,過著比普通人更為克制的生活。 

  翻開《航天員管理暫行規定》,記者看到了一連串的“不準”:不準在外就餐,節假日不準私自外出,不準與不明身份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準抽煙…… 

  在整個採訪中,沒有一位航天員向記者提起過這些“不準”給他們帶來的不便。他們更樂於談論航天事業本身。他們説:“為了勝利實現載人航天,生活上的限制是必要的。” 

  “從某種意義上説,我們不是孝順的兒子、稱職的丈夫、合格的父親。”楊利偉,這位代表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幸運兒,愧疚地説。

  2001年7月,楊利偉的妻子患病住院。當時,正趕上楊利偉要去外地進行飛行訓練。大隊領導擔心他訓練會受影響,徵求他的意見,他表示一定要參加訓練。在醫院照顧妻子一個通宵之後,楊利偉毅然踏上了征程。 

  大隊政委康關成的統計表明,5年來,航天員平均每人只休過一次假。 

  “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他們都以最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康關成説,當航天員體重標準調整後,李慶龍、聶海勝、吳傑等幾人體重略有超標,為此,他們每天堅持5000米長跑和大運動量訓練。 

  對航天員而言,減肥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他們不能吃任何減肥藥物,也不能通過不吃或少吃食物減肥,只能通過堅持大運動量去消耗。 

  被選入首飛梯隊的聶海勝在飛船標準調整後,體重超過1.5公斤。他抓緊進行大運動量的減重鍛鍊,最終成功將體重保持在標準之內。 

  在外人眼中,這14位航天員都是“國寶”級人物。但是,在航天員大隊,這些“國寶”過著與普通軍人一樣的生活--軍容風紀檢查,政治教育,組織生活,隊列會操,文體活動…… 

  連續4年基層建設先進單位,行政管理先進單位,隊列會操第一,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5年艱苦飛天路上,航天員們留下的光輝足跡令人驚嘆。 

  這些從事不平凡事業的人,擁有一顆與普通人一樣的平常心。在首飛成功,鮮花與掌聲潮水般湧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投入了又一輪的艱苦訓練之中。未來的太空,還有更多的輝煌等著他們去創造。中華民族的太空新長征,才剛剛開始……(人民日報記者廖文根 新華社記者徐壯志 田兆運)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社論: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豐富上海城市精神(2003/11/13/ 15:06)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團受到上海各界群眾的熱情歡迎(2003/11/12/ 20:34)
  • 載人航天工程開創我國六大空間科學領域(2003/11/12/ 13:20)
  • 上海科技館今明載人航天飛行展全天開放(2003/11/11/ 15:31)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團在天津引起強烈反響(2003/11/10/ 20:32)
  • 全總授予載人航天飛行先進集體和個人五一勞動獎狀(2003/11/10/ 20:30)
  • 載人航天飛行先進集體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3/11/10/ 18:47)
  • 央視特別節目:中國載人航天非凡21小時(2003/11/08/ 22:41)
  • 總政發出認真學習胡錦濤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重要講話的通知 (2003/11/08/ 20:11)
  • 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會實況錄像今晚播出(2003/11/08/ 19:54)
  • [央視報道]載人航天飛行展在澳門創三個第一(2003/11/07/ 23:48)
  • 王永志 楊利偉等8位載人航天功臣作事跡報告(2003/11/07/ 23:08)
  • 胡錦濤在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慶功會上講話(2003/11/07/ 22:22)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 (2003/11/07/ 21:11)
  • 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舉行(2003/11/07/ 20:16)
  • 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2003/11/07/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