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新華社評論員:載人航天精神禮讚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3日 16:40)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重返神州,當飛天英雄楊利偉巡天歸來,人類航天史由此翻開嶄新一頁——探索太空的隊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

  放飛中國心,圓夢九天外。透過中國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絢麗彩虹,我們看到了這樣一行閃光的大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二十個字、“四個特別”,鑄成一座聳入雲天的精神豐碑。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精神。

  茫茫宇宙,神秘莫測。與人類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樣,邁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巨大的險阻和犧牲。從夸父逐日的艱辛跋涉到萬戶飛天的悲壯實踐,直至幾天前楊利偉獨上九霄的太空之旅,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這樣的艱險和犧牲。但,正是這種風險和犧牲,帶動著人類前進的步伐,譜寫了一曲曲壯美的傳唱,造就了一個個無畏的勇士。

  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邁向太空的腳步之所以一刻也沒有停止,源自於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氣,源自於我們民族底蘊中那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不朽精神。

  憑著這樣的勇氣和精神,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在短短5年內,均具備了與楊利偉一樣遨遊太空的能力。近2000個日日夜夜,他們一次次向著生理極限衝刺,暈倒了爬起來,累垮了挺起來,直至完成了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

  憑著這種勇氣和精神,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國航天人用11年的時間,實現了發達國家航天界幾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極少數大國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載人航天系統,奇跡般地變成了現實。

  1992年,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的時候,儘管我們已經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但對於載人航天,卻幾乎一切從零開始。中國航天人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現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術集成的指揮控制中心開始啟用;蒼涼戈壁灘,建起了國際一流的發射場;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著陸場……

  一個民族的智慧、一個國家的創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標誌性成果來證明。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又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是一支“特別能攻關”的隊伍,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創新,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據應有的一席之地。

  托舉“神舟”飛天的運載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別達到97%和99.7%。僅是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和逃逸系統,就採用了3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乳白色的火箭上,印著鮮紅的國旗圖案。它有一個讓中國人備感自豪的名字:長征。

  如果説,火箭技術尚有基礎,那麼,我國的飛船技術則完全是從一張白紙起步的。但是,“神舟”飛船從研製開始就瞄準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水平,直接採用多人多艙的設計方案,可利用空間創世界之最。同國外廢棄軌道艙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軌道艙可留軌半年,作為一顆科技衛星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這種獨創性的大膽設計,為今後實施飛船和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從火箭研製的高標準到飛船設計的高起點,從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的建立到先進的航天測控網的形成……一系列新技術、新創造、新成果,無一不是自主創新的智慧結晶。

  “神箭衝碧宇,神舟傲蒼穹,長征通萬里,五星映太空。”一位技術人員的詩作,道出了中國航天人的自信。對於一個曾經譜寫了長征史詩的民族來説,還有什麼人間奇跡不能創造?!

  面對歡呼的人群,載譽歸來的楊利偉由衷地説了這樣一句話,“是許許多多人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我的太空之旅。光榮屬於偉大的祖國,成績屬於全體航天人!”

  六十萬公里巡天遨遊,中華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變成現實;十一度春秋臥薪嘗膽,無數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獻鋪就了這條長長的飛天路。在耀眼的烈焰和如潮的鮮花背後,凝聚著太多付出與捨棄:捨棄現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選擇單一,付出功成名就的機會而選擇成為航天工程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將個人的榮辱得失拋在了大沙漠中,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灑在了戈壁灘上,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寫在了浩瀚無垠的太空中。僅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就長眠著600多名年輕的生命。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

  作為一項涉及眾多科技領域的宏大系統工程,載人航天事業需要無私奉獻、科學求實,更需要眾志成城、團結協作。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加載人航天工程的單位110多個,涉及單位多達3000余家,參試的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萬人。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齒輪咬合般的全國大協作匯聚成了強大的力量,中華民族的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發出來。

  一家國外媒體寫道:“楊利偉邁出的一小步,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步。”的確,從楊利偉飛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們這個火箭的故鄉已經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起跑線上。它標誌著:中國,開始邁向“太空文明”新時代。

  當夢想成了光榮,光榮又孕育著新的夢想。我國已經宣佈,實施探月計劃,建立太空站,進而飛往火星……我們的夢想也將因此飛翔得更高更遠。

  浩瀚無際的太空,神秘遼遠的宇宙,還有無窮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自強不息的腳步永遠向前,飛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精神,必將引領我們去實現新的夢想,去創造新的光榮。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入碧霄。”偉大的實踐催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這就是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給我們民族帶來的最大收穫。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