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2日 14:58)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到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以及經過隨後10年來經濟改革的實踐,我國已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

  在我國,目前,除了幾種基礎性産品價格外,其餘産品的價格已經全部放開,由市場定價;三分之二左右的GDP由非國有經濟創造,在GDP的新增量中,這個比例更高。尤其是在1998年以前長期存在的供不應求的短缺經濟,已轉變為現在大體供求平衡甚至出現階段性、局部性過剩的經濟。這種歷史性轉折,只有在市場對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發揮基礎性作用的背景下才可能發生。

  但是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只是初步建立,還不完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計劃經濟體制的核心部分尚未徹底觸動,深層次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嚴重阻礙着工業化、市場化和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穩固,還有不少漏洞。例如國有企業改革,多年來被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但由於舊體制下國有企業沉重的社會負擔沒有解除等原因,迄今並未取得預期的成功;在政府職能上,社會公共管理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預警、組織協調和危機處理等方面的機制很不健全……

  同時,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着新的國內外環境、新的任務。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所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我國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和新的國際競爭形勢,並努力爭取使之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利益。這給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是積極推進改革的動力。

  任何制度和體制都是歷史的和具體的。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正確方向,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繼續探索,使這種新的體制不斷趨於完善。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並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內容。所以,下一步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已經初步建立的體制框架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做“完善”的文章。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從近中期看,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加大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力度,進一步發展多元化的所有制格局,使國有經濟向關鍵領域和命脈行業集中;按照“管住政府、放開市場、吸引民間資本、加強風險約束”的思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性審批,鞏固和培育全社會投資的自主成長能力;統籌考慮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遺留社會保障包袱、國有資産流失和逃廢銀行債務等問題;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政府財政支出的重點轉到發展社會保障和公益事業、幫助弱勢群體和維護社會穩定上來;按照中性、簡化、效率等原則,推進稅制改革,進一步清理、減輕企業和居民的非稅負擔,使財政收入主要依靠規範的稅收來源;加快農村經濟改革,進一步打破城鄉分割的壁壘,從農村外部加強財政和金融等政策扶持,內部完善土地流轉制度,積極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等;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健全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組織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宏觀調節體系。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偉大創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人們相信,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必將對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産生深遠的影響。(記者毛曉梅)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