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是怎樣起步的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2日 09:23)
光明日報消息:沈榮駿,1936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1992年以來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曾組織指揮我國“神舟”一號飛船及多次導彈衛星等重點型號的飛行試驗,是我國導彈衛星航天測控系統的主要奠基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主要開拓者之一。現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顧問,博士生導師。
記者:從一開始您就主管載人航天工程這件事情。請您給我們談談當初的情況。
沈: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最早有個“曙光”計劃,概念性研究和前期方案論證都做過,因為當時的條件還不是很具備,周總理就説,我們先把地上的事情搞好。這件事就暫時停了下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載人航天列入了“863計劃”當中。
記者:我們在1999年打第一發“神舟”飛船,其實在當時好多技術工作還沒有做完。
沈:我們在最早向中央專委報告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目標:“爭八保九”,爭取在1998年、保證在1999年第一艘飛船上天。1997年下半年,我們就發現整個工程的進度大概差了有一年多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我就建議造一艘試驗船,第一,飛船在原來電性試驗船的基礎上改進,對主要的系統進行試驗考核,保證試驗系統可靠運行,安全回收。第二,凡是要上的系統、産品要全部按正樣驗收。當時提出這個方案後,他們反映可能推進系統進度還存在問題。推進艙是上海航天局搞的。1997年12月30號,我們到上海去做調研,到各個研究所看了一下,跟他們談這件事。和院所的領導、專家反復研究討論,統一了思想,得到了他們的支持,一致認為,經過努力,拼一拼,可以趕上進度。從上海回來後就開會定下了1999年發射試驗飛船這個近期目標。從那以後大家基本上就沒有假日了,過年過節都在加班,確保這個“九”。
記者:下這個決心就意味著冒很大的風險,您怎麼想?
沈:風險確實很大。我20多天都在發射場盯著,就是害怕出現意外。因為飛船火箭都是新的,而且飛船是在電性船的基礎上改造的。就是正式的飛船要打,也會有很大的風險。我那時想,第一發如果成功,對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進展會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打試驗飛船的建議是我提出來的,本來就有爭議,如果有什麼閃失,説句心裏話,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發射場20多天,我的體重下降了8斤!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下,壓力很大。
記者:發射前您是怎樣一種心情?
沈:擔心當然也是有的,但是對整個工程的進展、對産品狀況還是很有數的。因為我們的整個管理過程都比較嚴,不是蠻幹。説實話,這個時候大家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要仔細分析一下,這種擔心是不是成立?不是説百分之百,百分之幾的可能性還是有。但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如果有影響成敗的問題和疑點,就一定要解決。如果是因為偶然因素出現問題,這種事情任何時候都是難免的。作為一個指揮員,如果因此而猶豫,那就永遠都沒法下決心!科學試驗,目的就是千方百計力爭成功。
記者:工程進行到現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知您有什麼樣的感想?
沈:我覺得這項工程的啟動,第一,是中央的正確決策。沒有中央的決策,就沒有今天,就沒有我們的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我們搞了幾十年的航天,還是有一定的基礎。我們這套系統完全是在我們獨立自主的狀況下,自己幹出來的,有人才、有技術、有經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第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管理模式非常成功。中央同意成立了工程辦公室,對工程總體、科研、基礎建設、技術改革、經費等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配,這是一個很成功的經驗。第四,我們整個工程的管理是完全按照系統工程管理辦法實施的科學管理。我們的軟體是最早實行軟體工程化管理的,以前很不完整,這次做得很好。第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培養了一批有知識、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拼搏精神。這個我感觸是很深的,我們的同志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節假日。我跟大家説,我們只有星期七,沒有星期天,大家都在加班。我們的載人航天工程搞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在一個經濟基礎比較落後的條件下,來搞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做好這個題目非常關鍵,而我們就是在做這個題目!這就是我們整個載人航天工程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記者:您這一生當中,讓您感到最困難、最難忘的是什麼?
沈:最困難的是第一發——“神舟”一號。那時我面臨壓力最大、風險最大、感受最深,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發射。第一發完了之後,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後面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怎麼改進、完善的問題。整個工程通過第一發,方案的正確性基本上得到了考驗。所以應該這樣説,經歷了最大的風險和困難,也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和喜悅。
記者:作為工程的領導者,您怎麼看那些對工程的反對意見?
沈:我覺得這個很自然。任何事情都應該有不同的意見,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這很正常。我始終認為科學技術上的問題就應該這樣,有爭論才會有結果。而且有些問題通過爭論,可能更有利於科學的決策。有不同的意見不怕,但作為領導者,就要善於聽取各方的意見,有一個科學的決斷,而不能讓別人左右了你。包括在發射前有時會出些難題,提些問題,也是覺得不放心,説一説,你為什麼不讓人家説?而且通過爭論,就能從中發現一些真理,更有利於正確的決策。這是一種技術民主的氣氛,不論好壞,技術的爭論永遠都沒有敵對的雙方。(北方 李志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場系統副總指揮專訪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