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招待會]我國經濟結構趨向合理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0日 15:22)
央視國際消息:國家計委在今天下午十六大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提供的題為《中國共産黨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的材料中説,根據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要求,我國加大了結構調整的力度,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結構的合理和優化。
第一,三次産業結構趨向協調。2001年,三次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調整為15:51:34。
第二,農業結構出現“三優化”“一提高”。一是種植業結構優化,開始形成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協調發展的格局,主要農産品生産向優勢産區集中;二是農産品結構優化,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5%;三是農村産業結構優化,在農林牧漁業總産值中,牧、漁業所佔比重分別比1990年上升了4.7和5.4個百分點;四是農産品加工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經營形式不斷發展,涌現出一大批農産品加工的骨幹龍頭企業和專業鄉、專業村,有效地提高了初級産品的附加值,延長了農業産業鏈,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的整體效益。
第三,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彩電、洗衣機、紡織品、集裝箱等傳統産業,在國際上有較強的競爭優勢。高技術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1996—2001年,高技術産業工業産值年均增長20%左右。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沿沈大高速公路以及西安成都重慶等各具特色的高技術産業帶。信息技術、現代生物技術等高技術,在全社會各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裝備製造業發展取得新成績。實施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製造、環保裝備國産化、數字化通信設備等專項,大大增強了裝備製造企業的自主製造能力。服務業結構不斷改善。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等傳統服務業比重下降,通信現代服務業比重有所上升。諮詢、物流、連鎖經營、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方興未艾。特別是旅游業發展尤為迅速,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四,基礎設施、基礎工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基本解除,能源生産能力、交通運輸能力、通信能力大幅度提高。我國裝機容量、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二,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數位居世界第一。城市供水、交通、垃圾和污水處理能力顯著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市容市貌明顯改觀。
責編: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