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改地不換天 三峽工程對氣候影響極小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4日 15:50)

  新華網宜昌11月4日電:三峽導流明渠截流後,萬里長江的河道在這裡將被永遠改變,江水將從大壩上的孔洞傾泄而下,明年6月蓄水後三峽水庫將出現一片汪洋,三峽地區的地貌景觀也將因此改頭換面,有望實現“高峽出平湖”。有關權威專家指出,三峽水庫只能“改地”,不能“換天”,對當地氣候有一定影響,但影響範圍、變動幅度很小。“截斷巫山雲雨”,是詩意的描述,不能機械地去理解。

  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問題一直為國內外廣泛關注。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郭濤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權威文件——《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這份《報告書》由中科院環境評價部與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共同完成,已經國家環保局審查通過。

  他介紹説,《報告書》採用多種方法對三峽水庫形成後的氣候問題進行了測算,其基本結論是:“三峽水庫建庫後對庫區及鄰近區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範圍不大,對溫度、濕度、風和霧的水平影響範圍一般不超過10公里,表現最明顯的在水庫附近。各氣候要素建庫前後均有一定變化,但增減幅度不大。”

  針對“三峽水庫是個大空調,能做到冬暖夏涼”的説法,郭濤認為這麼説有些言過其實。據專家研究,水庫氣溫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範圍不大,垂直方向不超過400米,兩岸水平方向不超過2公里,逆溫天氣將減少,年平均氣溫略有升高,增加幅度只有0.2攝氏度左右,冬季月平均氣溫增高0.3至1攝氏度,夏季月平均氣溫可降低0.9至1.2攝氏度。氣溫變化幅度十分有限。

  這份《報告書》説,建庫後,庫區春、夏、秋三季相對濕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則有所減少;域內的年均降水量約增加3毫米;全年霧日變化不明顯,平均增加一兩天左右;風速有所增加,大氣層結構穩定趨於中性。

  雖然氣候變化不大,但專家們仍對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有利影響包括:冬季溫度升高,降水略有增加,對喜溫的經濟作物如柑桔、油桐、龍眼、荔枝等生長有利;夏季氣溫降低及風速加大,能在一定程度減輕低高程河谷的高溫危害,伏旱程度有所減輕,並可改變重慶、萬縣等地炎熱的生活環境。不利影響包括:濕度和霧日增加,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在霧日多發情況下,對水陸交通及航空安全有些影響;風速加大,城市酸雨將向城郊擴散;水汽和霧的增加,酸雨將有所發展。(記者 張先國 楊興國)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永遠的三峽--長江三峽工程近百年大事回放 (2002/11/04/ 09:20)
  • 專家開始對三峽天氣實時監測(2002/11/04/ 13:43)
  • 三峽報道:央視直升機三峽上空首次航拍成功(2002/11/03/ 15:12)
  • 三峽截流通過艱難階段 未來氣候將利於截流(2002/11/03/ 00:47)
  • 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通過最難關 (2002/11/02/ 20:26)
  • 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進入攻堅階段(組圖)(2002/11/01/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