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神州風采     百姓生活     時代楷模     合作單位         



守望(遼寧電視臺)


  遼寧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在當地有一個特別的名字“蒙古貞”,以前,“蒙古貞”是一個蒙古族部落的名字。清朝初年,他們從遙遠的蒙古大草原遷居到這裡。從此,蒙古族的這支血脈便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泡子鎮聚將屯村是“蒙古貞”一個比較大的村子,二十多年前,一個不起眼的蒙古族少年背起了行囊,離家學藝。十多年後,當他重返故鄉,他已經成為全國有名的馬頭琴演奏家,他----就是包玉明。

  2000年的夏天,在內蒙古的伊盟草原上,包玉明和上千名馬頭琴手合奏了一曲《萬馬奔騰》,伴隨着上千匹駿馬的嘶鳴聲,飛揚天際,那恢弘壯觀、曠古罕見的氣勢,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萬馬奔騰的氣勢昭示着蒙古族先祖們曾經擁有的輝煌,雖然今天的草原早已不再有戰馬硝煙,但是那些源於先祖們的氣概和精神,還有那些流傳下來的故事,依然世世代代熏染着蒙古族後人們的靈魂。馬頭琴的傳説給幼年時的包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包玉明1963年出生在一個蒙醫世家,他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大夫。平時,包玉明的父親很喜歡拉四胡,一有空就拉上幾首蒙古民歌,這讓包玉明從小對胡琴就特別感興趣。父親原本指望他這個唯一的兒子長大後能子承父業,光耀門庭,結果卻落了空。

  父親的反對並沒能阻止包玉明對民間器樂的喜愛,反而讓他更加迷戀。那個時候,農村家庭沒有錄音機,學琴也沒有樂譜,只能憑着模倣和記憶。所以,每當屯子裏的高音喇叭傳出歌曲,包玉明就馬上跑出去聽,回來後自己摸索着練習,竟然這樣練會了很多首樂曲。

  這是包玉明少年時代留下的一張照片,照片上的這把小提琴包玉明一直珍藏着。這把用舊了的小提琴沉澱了他生命中許多美好的記憶。那是在他12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的。

  無聲的父愛附着在這把小提琴上,撥動了一個少年夢想的心弦並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包玉明的中學生活,因為這把小提琴的相隨,變得快樂起來。他參加了學校的文藝宣傳隊,在音樂老師的指導下,琴藝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也成了學校的文藝骨幹。在這個時候,理想在他的心底暗暗萌生,並像這秋季的天空,越來越明朗。多年以後,中學時代的那些與琴聲相伴的午後,一直讓包玉明難以忘懷。

  天遂人願。考進阜新縣文工團沒多久,包玉明就被團裏選送到哲裏木盟藝術學校學習馬頭琴。在學校,他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練琴上,早出晚歸,廢寢忘食,不到半年時間,他的演奏水平就超過了高年級的同學,他的吃苦勁兒讓同學們非常佩服。

  在哲盟藝校的時候,包玉明結識了聞名全國的馬頭琴演奏大師齊寶力高相中,並成為他的關門弟子。現在,每當包玉明練琴的時候,他總是把自己和老師的合影放在身邊。1984年,包玉明考上了內蒙古師範大學音樂系,學習作曲。在這期間,他繼續跟隨齊寶力高老師學習馬頭琴。藝術理論的提高,也使包玉明的演奏水平有了新的飛躍。這時的他,已經在全國性的馬頭琴比賽中脫穎而出。

  從內蒙師大畢業以後,包玉明謝絕了很多藝術團體的邀請,毅然回到了阜新,回到了家鄉的文工團。縣城雖小,但是他的藝術才能卻並沒有被人遺忘。1989年,齊寶力高組建了中國馬頭琴學會,同時成立了“馬頭琴演奏野馬隊”,包玉明被任命為隊長,從此,包玉明和野馬隊一起揚名全國。此後,包玉明還多次參與了中央臺春節文藝晚會,《中華之聲》《亞洲藝術節》《永恒的奧運》等國家級大型文藝演出,這使他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但是,面對一些團體和個人的高薪邀請,他都婉言謝絕。

  十幾年來,包玉明的馬頭琴聲不知陶醉了多少觀眾,讓多少人領略了來自蒙古草原的氣息和蒙古民族深厚的民間文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包玉明都曾舉辦過馬頭琴獨奏音樂會,每當在異國他鄉的舞臺上表演,包玉明的內心都格外自豪。

  阜新縣民族藝術團的前身是阜新縣文工團,成立於1958年,作為民族藝術團體,曾經有過驕傲的歷史。但是,一段時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藝術團陷入了低谷瀕臨癱瘓。正是在這種時候,包玉明接任阜新縣民族藝術團團長。

  面對人心渙散的藝術團,包玉明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團帶出個樣來。從那時起,包玉明在工作上拿出了豪邁的氣魄,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精簡演出人員,精編節目,一年就編排了30多個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點的節目,民族歌舞、蒙古劇、好來寶、小品等節目煥然一新。

  每天早上,包玉明總是提前一個多小時上班,練上一個小時的馬頭琴,然後在處理日常的工作,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包玉明的舉動和實幹精神讓同事們非常敬佩。

  包玉明的實幹精神給團裏的每個演員很大的鼓舞,整個團煥發了新的活力,人心振奮。演出越來越多,團裏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幾年,阜新縣民族藝術團一直活躍在阜新市、縣的每一個角落。他們還經常送戲下鄉,積極參加群眾性的文化活動,每到一處,他們就留下陣陣掌聲。由於經常是晚上演出,等到卸完臺,裝好車,演員們大多是後半夜才能回到家,非常辛苦。

  現在,團裏的演員們早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頭一天夜裏演出後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爬起來外出表演。如今,阜新縣民族藝術團有了名氣,它們經常會受到外省市的邀請,前去演出。這次,他們就是要到大連參加一次國際性會展的答謝表演。每當這種時候,演員們的熱情就更高,他們也為能代表家鄉到外地演出而自豪。

  繁忙的演出和工作,讓包玉明無暇顧及家庭,家裏的事就落到了妻子身上。他的妻子原來也是團裏的舞蹈演員,後來調到了縣文化館工作。曾經同行的妻子非常體諒他的苦衷。

  包玉明很少能像這樣悠閒地陪陪兒子,但是他卻把自己的很多的精力放到了阜新縣蒙古小學孩子們的身上。為了讓更多的蒙古族孩子喜愛民族音樂,蒙古小學專門成立了馬頭琴班,特意邀請了包玉明為指導老師。每次來上課,包玉明都特別認真。

  (遼寧電視臺《背景》欄目提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