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農民致富的途徑,人們都能説得出許多,但您知道嗎,在自家門前院後搞種植養殖,靠發展這種庭院經濟也能脫貧致富。靜樂縣的神峪溝村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前不久,記者在靜樂縣神峪溝村採訪時看到,村子裏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都種滿了各色蔬菜和果樹。這些作物長勢喜人,一派豐收的景象。一旁的圈舍裏或多或少的豬顯得體格健壯。
村民李永科是神峪溝發展庭院經濟較早的人家之一,經過幾年的摸索,已經成為村裏的種植養殖大戶。這一天李永科和他的老伴正忙着下西瓜、摘葡萄,準備着拉到縣城的市場上去賣個好價錢。
村民李永科:從九六年開始種的,刨了自己吃的,還有送了人的,一院收入就能收一千大幾,兩千多元。
靜樂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這裡的農民除了種地,沒有別的收入。包括李永科所在的神峪溝村在內,全鄉有五個村地處汾河岸邊,隨着退耕還林工程的不斷深入,當地村民的土地變得很少。
神峪溝鄉黨支部書記:大力宣傳發動,教育我們的老百姓提高珍愛土地的意識,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發展庭院經濟。
神峪溝鄉黨委政府根據當地老百姓利用房前屋後種莊稼的習慣,進行大膽嘗試,積極扶持和引導他們在院子裏種菜、栽果樹、搞養殖。
有了資金的注入,神峪溝的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熱情空前高漲,農家小院裏的種植、養殖搞得紅紅火火。
書記:及時搞了技術培訓,我們先後請了國家科協、省農科院,還有山東壽光的技術人員,聘請來進行了技術培訓,舉辦了5期,500多人參加了培訓。
政策、資金、技術到位,神峪溝鄉黨委和政府給群眾發展經濟創造了寬鬆的環境。經過近五年的建設,神峪溝鄉有500多戶、兩千多口人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脫了貧、致了富。
這是山西臺和古交臺記者郜慧軍、王喆、趙輝報道的。
|